持續運動 522 週,滿十年。從 46 歲來到 56 歲,除了某些不可避免的老化,體能、體態與整體的健康比十年前還好。
這十年改變的不只運動,還有飲食。正餐營養均衡,不吃零食與宵夜。除了假日休閒或家庭聚餐,平日嚴格不攝取酒精或含糖飲食。睡眠規律。
日常交通幾乎完全轉換到公共運輸。我沒有機車。家裡的汽車十一年總里程不到五萬。過去一整年甚至開不到一千公里。
體能變好,使用公共運輸所需的大量步行更輕鬆,也更常使用公共運輸。日常使用公共運輸的步行同時也是顯著的身體活動,尤其我都是快走。
休閒品質也跟著提升。搭車到一個地方可以輕易步行四、五公里,體驗更飽滿細緻。而這也是很好的身體活動。
每週光是日常移動的身體活動量就已經達最基本的 333 運動契約低標。即使難免有幾週太忙或身心狀況不佳、正規運動少了,身體活動絕不中斷。
唯一不變的大概是九年前體態穩定下來後的衣服尺碼:30 腰牛仔褲,M 號 T 恤。現在依然合身。
總結這十年,不只是建立紀律或習慣,更重要的是正確的價值觀驅動永續的生活型態,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期待可以穩穩再走十年。
延伸閱讀
- 運動/回顧
- 飲食、健康
- 那個誰誰誰不菸不酒認真養生卻罹癌早逝,你要我過得健康有什麼用?
- 終於不再是天選之人:COVID-19 確診記
- 最簡單的正念呼吸指引:一學就會,立即見效
- 後疫情時代的身心安頓與重建:穿戴裝置的應用
- 給 Garmin 智慧錶使用者的正念呼吸入門指引
- 運動與正念是最佳助眠劑
- 防疫降級,開始學習與新冠共存
- 新冠 AZ 疫苗第一劑:接種後 48 小時身體反應記錄
- 五十世代的集體成年禮:新冠公費疫苗接種
- 體重管理,趁早開始
- 過度依賴健保,讓我們忘了如何照顧自己
- 新冠公費疫苗接種:不需特權,就有最好的體驗
- 人生自古誰無屎
- 防疫的龜兔賽跑
-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對運動習慣的影響
- 專注在當下的健康,而不是想像的糧荒
- 疾病的全球化:以史為鏡
- 時間依然繼續在走,不管冠狀病毒走了沒有
- 在不方便中啟動減法生活,回歸基本
- 我的三高對抗史
- 或許,喝水就好
- 多發廢文,少喝酒
- 成功建立飲食紀律的八個原則
- 減糖救國
- 在家吃早餐
- 運動延年益壽,即使你動得不夠(當然,動好動滿更好)
- 運動是最好的休息
- 減去肥胖,迎來希望
- 讓運動成為你新年願望的第一位
- 運動、飲食與減重
- 運動/總論
- 運動/企業
- 運動/政策
- 運動/指引
- 運動/中高齡
- 運動/穿戴裝置
- 運動/肌力訓練
- 運動/跑步
- 運動/跳繩
- 運動/公路車
- 公路車日記:五年,從騎到跑,重新啟動
- 公路車日記:池上、關山、197 縣道
- 公路車日記:南州糖廠
- 公路車日記:奮起攻頂
- 公路車日記:四年,一萬公里,無限可能
- 公路車日記:品味軒看海
- 公路車日記:台南黃金海岸
- 公路車日記:2019 KK120 高雄墾丁自我挑戰賽
- 《關於單車,我說的其實是……》推薦語
- 公路車日記:挑戰恆春半島
- 公路車日記:德文部落
- 公路車日記:騎芋甲仙
- 一萬公里的單車人生
- 高雄鐵路地下化:通勤車站夜騎
- 公路車日記:新中橫公路
- 公路車日記:高雄大坪頂
- 公路車日記:三年,一段新人生
- 公路車日記:清境到武嶺,第二次
- 公路車日記:藤枝林道
- 公路車日記:KK120 高雄墾丁自我挑戰賽
- 公路車日記:梅山三十六彎
- 公路車日記:下淡水溪鐵橋
- 公路車日記:神山戀武
- 公路車日記:美濃湖
- 公路車日記:上卡
- 公路車日記:雙進中寮
- 公路車日記:武嶺
- 公路車日記:霧台公路
- 公路車日記:兩週年回顧
- 公路車日記:第一個 200K
- 沒齒難忘,摔車記
- 鐵馬上鐵道:高雄潮州兩鐵運輸經驗分享
- 公路車日記:一年後的新世界
- 重燃熱血:柯文哲「雙城挑戰」陪騎,高雄楠梓到市區
- 公路車日記:三個月後的新生活
- 公路車日記:一輛自行車啟動行為改變的連鎖反應
- 公路車初體驗:從探索世界到發現自我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