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運動到這週剛好滿兩年。這兩年認識的新朋友總以為我運動一輩子了。其實我兩年前幾乎完全不運動,體能與體態都比現在差很多。連我自己也對過去兩年經歷的改變之大感到驚訝。
第二年的運動時數和第一年差不多,都是平均每週六小時。種類也是肌力與心肺訓練兼顧。秉持漸進超負荷的原則,持續提升體適能。比較大的改變有三點:
- 騎公路車的時間比例從第一年的 25% 增加到 40%。幾個里程碑:連兩日各一百公里(高雄往返墾丁)、一日一百五十公里(潮州往返墾丁)、一日兩百公里(高雄往返墾丁),以及兩趟霧台公路爬坡。兩年總里程數來到接近六千公里。
- 開始有系統地將跳繩地加入平日訓練。這是高強度心肺訓練,同時可以強化平時不易訓練到的小腿,也為全身骨骼帶來衝擊。
- 減少低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健走。騎車時間多了,又開始跳繩,就比較少做效率較低的運動了。
整體來說運動效率提高了。以每分鐘消耗熱量估算,第一年平均每分鐘運動消耗熱量 10.5 大卡,第二年則是 12.5 大卡。
過去這一年更積極累積自己的運動專業,並與使用者經驗結合。接觸的場域也從原本一開始的穿戴式心率裝置與相關的服務設計延伸到更廣的休閒與健康產業。與台灣運動心理學會、教育部體育署、衛福部國健署、苗栗縣政府衛生局與工研院服科中心等都有一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這一兩個月拜訪幾家教育部體育署認證的運動企業,深受啟發。雖然這些企業異質性很高,但共同之處就是它們推廣運動不只是做做樣子,而是真正讓運動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不只對內,也對外推廣。
這也呼應了我十年來協助企業創新過程中的觀察。我們的企業很喜歡導入各種方法或工具,但通常不太有效。因為企業缺的其實不是方法或工具,而是支持創新與設計以及敬業與當責的組織文化。
運動其實是很棒的催化劑。它可以凝聚向心力,增進同事情誼,促進彼此關心,增加自信,增進跨部門交流與理解,跨越職級與角色界線,強化心理素質,激勵士氣。而這些都提升了創新的能量與當責的動機。
回顧過去這一年,個人在專業角色與興趣上最明顯的轉變是逐漸從通用性質的顧問角色抽離,投入休閒運動及健康促進的場域。什麼都做一點,就什麼都不是。唯有親身實踐,敢下大賭注,才會找到改變世界的機會。
運動改變了我。希望它也改變了你。如果你還沒有運動習慣的話,何不從今天就開始!
延伸閱讀
- 飲食
- 運動/總論
- 運動/指引
- 運動/老年
- 運動/心率
- 運動/跳繩
- 運動/公路車
- 運動/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