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運動第 313 週,滿六年。總共 2,490 次,1,810 小時。平均每週 8 次,每次 44 分鐘。第六年各類型運動佔總時數比例大致是跑步 47%,肌力訓練 41%,步行 6%,自行車 6%。
這一年也是抗疫的一年。這社會人心煩燥,跟著疫情起伏不定。我個人的體能亦在去年最後一季遇上低潮。但不論是面對疫情、心情或體能起伏,運動的紀律都是在無常中尋回如常、在混沌中覓得身心安頓的良方。
運動向來有多重面向:體能與技能訓練,健康促進,以及休閒體驗。以往在身心與環境良好的情況,多半是訓練導向。回顧過去這一年,健康促進取代了訓練,成為主軸。其他面向就稍微妥協。
說是妥協,但這一年總計 578 次與 333 小時其實高過六年平均(415 次,301 小時)。妥協之處在單次時間(35 分鐘)與訓練強度降了一些。
原因有二。第一,疫情本身就是一種健康危機。萬一不幸染疫,住院、重症與死亡的機率和原本的健康情況有關。促進健康便成為首要目標。要避免過度訓練不慎受傷或影響免疫功能。第二,幾次防疫警戒都規定戶外全程戴口罩,要維持足夠的訓練強度不容易。
不管聚焦的面向為何,紀律永遠是最重要的。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足夠強度的運動,無論如何都要做到。我是真的連續 313 週沒有間斷過,即使颳風下雨、防疫升級亦不例外。
尤其在過去這一年,更要用紀律對抗焦慮。例如很多人會因為疫情、防疫準則與何時打得到疫苗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這個時候運動的紀律,或者應該說健康生活的紀律,就很有力量。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事,自己的身心變得更健康,也就更不會焦慮那些不可控的事了。
雖然訓練強度略降,但訓練意識不降。促進健康的同時依然要訓練體能。這一年的次數增加、但單次時間減少,也是防疫限制下維持訓練紀律的調適。
九年前意外受傷,養傷一個月,再恢復行走時走五百公尺就喘,意識到體能流失之快。六年前開始運動,意識到自己可以變強。加起來就是最好的訓練意識。人生中的所有事情到最後都會連在一起。
有訓練意識,就能正面理解很多事。例如很多人把疫苗副作用當症狀,藉藥緩解。但疫苗刺激免疫系統,本來就會帶來訓練壓力。很像運動訓練。各種那更像訓練的過程的身體回饋,不算真的不適。要認真觀察體驗。
很多人從這兩年的疫情得知,多重共病的老人是重症高風險族群。但是老人都不是一夕之間多重共病的。中年人要有警覺。如果沒有趁早積極訓練自己,覺察到衰弱時已經回不來了。
COVID-19 不可避免地會流感化。我們終究要學習與其共存。健康風險增加,過去對健康的態度也要改變。不能只是被動地防與避。中高齡族群必須訓練出競技運動員的身心強度,才有韌性及餘裕主動面對退化與疾病的挑戰。
而且年紀愈大愈要把體能訓練到優於同輩。自我概念會比較正面,也比較不會用傷害別人的方式防衛自己脆弱的自尊。中高齡族群不要妄自菲薄。體能上限當然會隨年齡退化。但你那麼弱不是因為退化,而是根本沒練上去。
延伸閱讀
- 運動/回顧
- 飲食、健康
- 給 Garmin 智慧錶使用者的正念呼吸入門指引
- 運動與正念是最佳助眠劑
- 防疫降級,開始學習與新冠共存
- 新冠 AZ 疫苗第一劑:接種後 48 小時身體反應記錄
- 五十世代的集體成年禮:新冠公費疫苗接種
- 體重管理,趁早開始
- 過度依賴健保,讓我們忘了如何照顧自己
- 新冠公費疫苗接種:不需特權,就有最好的體驗
- 人生自古誰無屎
- 防疫的龜兔賽跑
-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對運動習慣的影響
- 專注在當下的健康,而不是想像的糧荒
- 疾病的全球化:以史為鏡
- 時間依然繼續在走,不管冠狀病毒走了沒有
- 在不方便中啟動減法生活,回歸基本
- 我的三高對抗史
- 或許,喝水就好
- 多發廢文,少喝酒
- 成功建立飲食紀律的八個原則
- 減糖救國
- 在家吃早餐
- 運動延年益壽,即使你動得不夠(當然,動好動滿更好)
- 運動是最好的休息
- 減去肥胖,迎來希望
- 讓運動成為你新年願望的第一位
- 運動、飲食與減重
- 運動/總論
- 運動/企業
- 運動/政策
- 運動/指引
- 運動/老年
- 運動/穿戴裝置
- 運動/肌力訓練
- 運動/跑步
- 運動/跳繩
- 運動/公路車
- 公路車日記:五年,從騎到跑,重新啟動
- 公路車日記:池上、關山、197 縣道
- 公路車日記:南州糖廠
- 公路車日記:奮起攻頂
- 公路車日記:四年,一萬公里,無限可能
- 公路車日記:品味軒看海
- 公路車日記:台南黃金海岸
- 公路車日記:2019 KK120 高雄墾丁自我挑戰賽
- 《關於單車,我說的其實是……》推薦語
- 公路車日記:挑戰恆春半島
- 公路車日記:德文部落
- 公路車日記:騎芋甲仙
- 一萬公里的單車人生
- 高雄鐵路地下化:通勤車站夜騎
- 公路車日記:新中橫公路
- 公路車日記:高雄大坪頂
- 公路車日記:三年,一段新人生
- 公路車日記:清境到武嶺,第二次
- 公路車日記:藤枝林道
- 公路車日記:KK120 高雄墾丁自我挑戰賽
- 公路車日記:梅山三十六彎
- 公路車日記:下淡水溪鐵橋
- 公路車日記:神山戀武
- 公路車日記:美濃湖
- 公路車日記:上卡
- 公路車日記:雙進中寮
- 公路車日記:武嶺
- 公路車日記:霧台公路
- 公路車日記:兩週年回顧
- 公路車日記:第一個 200K
- 沒齒難忘,摔車記
- 鐵馬上鐵道:高雄潮州兩鐵運輸經驗分享
- 公路車日記:一年後的新世界
- 重燃熱血:柯文哲「雙城挑戰」陪騎,高雄楠梓到市區
- 公路車日記:三個月後的新生活
- 公路車日記:一輛自行車啟動行為改變的連鎖反應
- 公路車初體驗:從探索世界到發現自我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