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日記:一年後的新世界

去年六月底開始騎公路車,到現在剛好滿一年。不算瘋狂,但很認真。七十七次騎乘,累積里程超過兩千六百公里。本文回顧這一年來因為騎車啟動的轉變。

Bicycle

身體

目前 BMI 20,體脂率 14%,骨格肌率 37%,內臟脂肪 5。這是一年前的此時 BMI 23、體脂率超過 20% 時完全無法想像或預期的轉變。

換個方式說,我減了十公斤的體重。現在的我加上自行車及配件,都沒有一年前的我重。不只是體態更好,也大幅降低騎車負荷。伴隨著一年來的體能提升,現在能把車騎得更好了。

這不全是騎車的功勞。開始騎車以後很快建立的全套運動習慣幫了更多的忙。事實上,騎車與徒手重訓分別佔了我 45% 的運動時間,通勤運動則佔 10%。

心理

如果我這個挺個大肚子完全不運動的年近半百大叔能夠在一年之內來到現在的狀態,那麼在其他面向,類似的改變也可能發生。只要我能夠想像、樂意改變並作出承諾。

心理學家早就發現,能為工作與家庭做出承諾、歡迎新的經驗與挑戰、相信自己有能力影響人生重要面向的人更能克服壓力,過得健康快樂。很高興這一年的改變大幅提升了我的自我效能。

「能夠想像不一樣的自己」是驅使一個人主動成長、提升自我效能的關鍵。運動是很好的開始。

生活

我的客廳原本就沒有電視機、投影機、音響。一年來完全轉化為健身房。徒手重訓,橢圓機交叉訓練,自行車及相關用品,都在客廳。

假日休閒第一優先一定是騎車。以前的看電視、開車去郊外走走或逛街,幾乎都被騎車取代。

即使工作通勤也更懂得掌握「順便運動」的效果:走得到就儘量步行,儘量加快速度並減少減速或暫停次數;需要上樓就爬樓梯;走不到又不算太遠的距離,騎公共自行車。

以前演講或授課,站在講台久了就覺得熱。又不好意思脫西裝外套,因為需要遮肚子。現在就沒這顧慮,熱了就脫。連帶肢體語言也清楚一點。

啟示

如果有心減重,最好直接建立常態的運動與飲食習慣,讓身體逐漸來到新的平衡。如果為了某些目標刻意做某些不自然的事,就算達標也得再重建一次習慣。你會一直活在恐懼之中。

一年來,我沒有設定任何里程或體重目標,就是專心建立新的習慣。主要還是為了把車騎好。減重是後來才發現的改變。真要我一年前設目標,因為無法想像,不是太保守就是不切實際。沒目標效果更好。

不設目標,你就更需要科學思考。了解各種飲食與運動的方式,從基礎知識理解它他們的作用,找到可以改變自己的方法,最後實際執行。重覆這個從描述、解釋、預測到控制的循環,你會愈做愈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