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改變飲食習慣,為了健康或減重。對抗口腹之慾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困難的是對抗過去的自己。掌握以下八個原則,你會更有機會成功建立飲食紀律。
永續
你必須很清楚的意識到,任何你要做的新行為都是要做一輩子的。唯有如此,你才會勇於承諾。不要訂定不切實際的目標,不要追求某些極端的短期飲食改變。因為你會在兩個極端震盪,得不到平衡。最後就是回到原本的自己,只是又更慘了。
務實
你不可能每一餐都完美,必須務實地考量各種脈絡中的限制。例如家人的習慣彼此不同,總有些無法配合之處。或是你難免必須外食,而外食品質更難控制。動動腦筋找出能夠滿足各種限制條件的解決方案,才可能永續實踐。容許誤差與彈性,不要過於理想化。
意義
把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讀懂。多請教真正的專家,例如醫師與營養師,搞清楚每件事情的意義。知道自己的身體的運作機轉,知道為什麼應該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清楚知道為什麼,你才會樂於實踐。不要讀那些怪怪的食療養生書。
驅力
驅力必須完全來自你的內心: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什麼,也知道如何在脈絡中實踐,你才會想做,也才會堅持,最後才能永續。讓實踐的過程本身帶來快樂。不要依賴外在誘因,更不要有那種「吃個甜食或大餐獎勵自己」的念頭。
果決
斷開舊習慣要一次到位。不要漸進改變。例如含添加糖的食物,不吃就不吃了。酒,不喝就不喝了。如此你才會更清楚你在建立全新的自己。不要捨不得放棄舊習慣。所有飲食偏好都是後天的訓練。你以為你原本愛吃什麼,其實都不是真的愛。
儀式
把行為儀式化。即使你已清楚每件事的意義,儀式化還是有好處。例如你原本不吃早餐,要開始不漏餐就得靠儀式化的堅持。把吃早餐這件事加入每天起床的腳本之中,嚴格執行。就算你必須吃原本不吃的食物也無妨。那是儀式的一部分,吃就是了。久了就習慣了。
自信
你要有「我能打造更好的自己」的自信。很多人改變行為會失敗是因為合理化自己的沒自信:我已經這麼累了、忙了、老了、辛苦了或委屈了,就不能任性一點吃我喜歡吃的東西嗎?但就像我之前說的,你從來不是真的喜歡。你只是習慣,你只是害怕改變。你永遠可以建立新的習慣,新的喜歡。
運動
單純調整飲食,你只能被動等著身體發生變化。也許會變好,但不會變強。你必須結合運動與飲食,發揮整體大於部分總和的效果。認真運動,漸進超負荷,均衡提升體適能。不只為了消耗熱量或減脂增肌,更為了讓你感到自己你能夠主動控制,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