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漸增,退化不可避免。但只要你一輩子都能把自身的特性當成資源來盤點,懂得為這些資源找到最適合的應用情境,你就能一輩子持續成長,創造價值。
(圖為五十歲與二十五歲的我。)
人生是一種設計。自我與世界的交集就是你存在的意義。這世界在交集中改變就是你這一生留給世界的傳承。但這交集從來不是被給予的,而是你去試探、發現與經營出來的。
好設計是滿足各方限制的平衡。對人生來說,不論是青年、中年或老年,你都得平衡三個面向:
- 資源:你的性格、能力、經驗與人際連結。任何你的與眾不同之處都是資源。所有的特質,包括那些刻板印象認為是缺點的特質,都能創造價值。資源盤點要有全貌觀。
- 需求:這個世界的樣貌與變化。在充分盤點自身資源、了解自己的同時,也要能持續積極探索這個世界,一如當年那個好奇、少年的自己。如此你才知道你能在哪些面向連得上。
- 永續:做只有你能做、而且做了能幫助自己成長的事。如果你能做但別人也能做,放掉。如果只有你能做但只是單純責任感,也放掉。要能和世界共創價值、共同成長,投入資源才值得,人生也才能永續經營。
如何平衡,只有你自己知道。每個人和世界的關係都是獨特的。最好的人生永遠是自己動腦筋設計與實驗出來的。不要每天去參考別人的生活,去套用別人的成功模式或解決方案。那個大家都走一樣的生涯路徑的時代早就結束了。
我們活在害怕失敗的文化中。但最好的解決方案永遠是在早點失敗、快速失敗、經常失敗、大量失敗的試誤過程中發現的。一旦你能訓練自己享受失敗,你就能一輩子享受這種創新的節奏。所以這心態其實不分年紀,愈早開始愈好。
當然你也得懂得賦能自己。是的,你的體能上限是在逐年退化。但只要有清楚的訓練意識與強大的自我效能,你永遠可以比不訓練的自己更強。你永遠可以比不訓練的自己有更多的資源,更與眾不同。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不老人生,從還不太老的時候就該開始了〉要強調這幾個面向:持續提升體適能、真正認識自己、確認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如果一輩子沒想到要做這些事,或是一直迴避這些事,真的老了才啟動會非常困難。
把自我當資源來盤點,把世界當市場來探索,把人生當產品來設計與經營。唯有如此你才有機會持續活出自我、創造價值,直到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