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運動第 209 週,滿四年。總共 1,365 次,1,124 小時。平均每週 6.5 次,每次 49 分鐘。各類型運動佔總時數比例大致是自行車 45%,跑步與步行 20%,肌力訓練 25%,其他 10%。歷年回顧過不少體悟,這次把焦點放在習慣的維持。
考慮最糟的情況(worst case scenario)
我的運動契約一直是每週至少三次、每次持續至少三十分鐘。每週累積至少一百五十分鐘中等強度或七十五分鐘高強度運動。皆以心率為判準。
這個最低限度的契約考量的是最糟的情況,例如非常忙碌、生病或受傷時,如果一週至少有個三次到公園快走,也能達標。運動契約維持低標很重要。它讓你不會在某幾週因故無法達到高標而感到挫折。
當然絕大多數的時候還是肌力訓練與有氧運動並進,持續漸進超負荷。
維持運動類型與強度的多樣性
每一種運動都只訓練特定的身體能力。要均衡提升體適能就不該只做一兩種運動。維持多樣性還可以維持新鮮感。而當你的狀況不適合做某種運動時,也找得到替代方案。
多樣性不只類型,也包括強度。不要覺得每次運動都要有什麼訓練效果。那樣你不可避免很快會遇上中斷與挫折。還是要有一些強度或許不夠但好玩的活動:例如騎公共自行車兜風或沿著河岸健走。
逐漸以運動取代其他休閒活動
所有的休閒活動競爭同樣的休閒時間。要逐漸用運動取代一些靜態、甚至不那麼健康的休閒。就像富邦集團蔡明忠董事長原本有菸癮,後來「想抽菸的時候就去運動」。以運動取代抽菸,也開始建立運動習慣。
設計各種觸發運動行為的線索與規則
你要有夠多線索提醒自己運動。運動契約本身是一種基本的提醒。例如到週五了,這週只運動兩次,時數又不到一百五十分鐘,那是不是在這週結束前想辦法動到達標?
排每週行程時,先把運動時間排好,再排其他活動。
維持基本運動契約所需時間其實不多。再忙,時間都夠。重點是當你有一小段空檔時要想到可以運動,而且知道當下可以做什麼。
郭富城說他每晚量體重,超過六十四公斤就立即去運動。運動跟體重的關係當然不這麼直接,但只要能簡單有效觸發運動行為都好。
我自己做常規的肌力訓練有個「今天不痠就做」的原則。有時強度高一點隔天肌肉痠痛,就暫停改別的運動。但如果不痠不痛又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空檔,就鋪好健身墊去動一下。
另一個規則是「覺得懶得動就去運動」。會覺得懶得動就表示你有時間,而且身體狀況還可以。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還有一些脈絡相依的線索。例如在通勤的路途中利用步行與公共自行車累積身體活動。或是假日步行探索城市的陌生角落。
社群永遠是最強的提醒。例如社群網站上看到哪位朋友又去運動了,而自己這天有空,那就找機會動一下。當然,車隊的團騎活動我也會早早排進行事曆。
持續運動即將邁入第五年,人生也將邁入五十歲。我會繼續動下去。希望你也一樣。
延伸閱讀
- 飲食
- 運動/回顧
- 運動/總論
- 運動/企業
- 運動/政策
- 運動/指引
- 運動/老年
- 運動/心率
- 運動/肌力訓練
- 運動/跳繩
- 運動/跑步
- 運動/公路車
- 公路車日記:南州糖廠
- 公路車日記:奮起攻頂
- 公路車日記:四年,一萬公里,無限可能
- 公路車日記:品味軒看海
- 公路車日記:台南黃金海岸
- 公路車日記:2019 KK120 高雄墾丁自我挑戰賽
- 《關於單車,我說的其實是……》推薦語
- 公路車日記:挑戰恆春半島
- 公路車日記:德文部落
- 公路車日記:騎芋甲仙
- 一萬公里的單車人生
- 高雄鐵路地下化:通勤車站夜騎
- 公路車日記:新中橫公路
- 公路車日記:高雄大坪頂
- 公路車日記:三年,一段新人生
- 公路車日記:清境到武嶺,第二次
- 公路車日記:藤枝林道
- 公路車日記:KK120 高雄墾丁自我挑戰賽
- 公路車日記:梅山三十六彎
- 公路車日記:下淡水溪鐵橋
- 公路車日記:神山戀武
- 公路車日記:美濃湖
- 公路車日記:上卡
- 公路車日記:雙進中寮
- 公路車日記:武嶺
- 公路車日記:霧台公路
- 公路車日記:兩週年回顧
- 公路車日記:第一個 200K
- 沒齒難忘,摔車記
- 鐵馬上鐵道:高雄潮州兩鐵運輸經驗分享
- 公路車日記:一年後的新世界
- 重燃熱血:柯文哲「雙城挑戰」陪騎,高雄楠梓到市區
- 公路車日記:三個月後的新生活
- 公路車日記:一輛自行車啟動行為改變的連鎖反應
- 公路車初體驗:從探索世界到發現自我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