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從「333」與「150」等基本原則或從台灣成年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達 43% 來看,沒有運動習慣或運動得不夠的人很多。沒有人不知道運動與健康的關聯。但是我們為什麼還是不運動?
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休閒
運動佔用的多半是工作以外的自由時間。我們是否忙到真的沒有時間運動呢?倒也未必。運動其實不花太多時間。關鍵還是在時間分配,而我們其實不太懂得運用與享受自由時間。
小時候好好讀書就好,長大後好好工作就好,我們沒有機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於是下了班就在家裡看電視,假日就逛百貨公司。只會打發時間,沒有真正的休閒。不只身體不活動,頭腦亦然。
只會追求目標,不會享受過程
從小,我們做的每件事就被與外在的目標連結。學習不為知識,而是為了考試。考試不為學習,而是為了升學。升學不為自我實現,而是為了社會期待。進修不為成長,而是為了升遷。
但是運動的重點就在過程的身心體驗。而體驗自己進而樂在其中對很多人是件陌生的事。很多人會用外在目標(例如體重數字)的方式「逼」自己運動。但因為無法享受過程,通常會半途而廢。
挫折的體育課,消失的好奇心
我們的體育課很少真正適性,也很少引導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記得學生時期體育老師總愛帶一些球類活動,偏偏我的肢體協調性很不好。而這類活動需要社交技巧,我也沒有。上體育課真痛苦。
就像台灣人的閱讀樂趣早在學生時期就被讀書心得和學習單磨掉了。我們總是被規定要做一些事,卻被剝奪了探索自我與世界的好奇心、動機與樂趣。於是學校裡推廣什麼,什麼就會消失。
依賴自用運具,缺乏基本體能
台灣大部分的區域公共運輸並不完善,人們從小就依賴自用運具。尤其機車讓你幾乎完全不用走路。例如平常從家門口直接騎到店門口,甚至直接騎到傳統市場攤位前買菜,連熄火下車都不必。
所以很多人連走個一兩公里的體力都沒有。動得愈少,體力愈差,體重愈重,更難跨出運動的第一步。尤其很多人騎機車依賴優勢的半側身體控制,久了身體不對稱更顯著。這也造成運動的困難。
當然,這些都不是藉口
即使以上都是事實,人生還是自己的。以前的人可以用同一種方式過一輩子。然而世界快速變化,面對不可避免的改變,做出承諾、歡迎挑戰、持續成長是每個人都要建立的心態。
運動,就是讓你找回對自己人生掌控權、為自己人生當責的起點。如果你能藉由運動提升休閒品質,學習享受過程,重燃對自我與世界的好奇心,最終也會提升自我效能。隨著自我效能提升,你也會更能克服壓力,過得更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