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轉型:以終為始,從學習掌握消費者市場開始

台鐵原本是政府的執行單位,公司化之後要有自己的策略。不只核心的運務,觀光列車之類的新產品與服務研發乃至資產開發,都必須從消費者市場的角度來思考。

Taiwan Railway

在資開這件事上,台鐵要把自己想成品牌商。自己要有全貌觀,能夠掌握場域的在地脈絡,包括城市發展與民眾需求,以及生活型態的轉變與世界變化的趨勢。自己清楚知道為什麼要做什麼,然後才思考自己做或請人代工。

以往的資開乍看是 B2B,實際上通常都是 B2B2C(例如北車微風)。你能比你的合作對象更懂得掌握消費者市場,才能有主導權,也才能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公司化的台鐵很多事可以自己來,不受鐵路法的限制。要自己學習做 B2C 的生意就更需要了解消費者市場。

運務相關的新產品與服務研發更是如此。例如要自己做觀光列車就真的得從消費者市場開始。目標客戶是哪一群人?為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旅行?他們的生活型態、他們在意的、珍惜的、想要的、不知道自己需要但真的需要的是什麼?台鐵如何與他們共創價值?有什麼是別人做不到,只有台鐵做得到的?

以往這些事是雄獅與易遊網去搞定。台鐵公司化後想要自己來,自己就要會做市場與使用者研究,要懂得原型設計,懂得使用者經驗。以及最重要的,懂得犯錯。新的產品與服務必然是在大量的失敗之中產生的。

最核心的日常運務亦然。交通是衍生需求,沒有人搭台鐵就只是了為被運送。人們的需求都在閘門外的真實世界。運務要銜接使用者在起站閘門外的體驗,以及利用這段旅程豐富使用者出訖站閘門後的體驗。以往運務死守閘門內的世界。但是唯有從外面看回來,你才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以及存在的價值。才能夠主宰整個過程。

尤其在高鐵與各地都會區的捷運重新定義軌道運輸體驗的這個時代,台鐵如果要重新讓這個時代的人覺得相關,就會需要借助這些新的體驗,也會需要銜接來自新世代的新的軌道運輸體驗的期待。

唯有這樣一路串接回來,台鐵能夠和世界重新接軌,與社會共創價值,員工才能以自己的工作為榮,能夠敬業與當責。否則敬業與當責這兩個詞在員工聽來就永遠是主管講的幹話。

最重要的安全也一樣。歷來的意外事件檢討經常聚焦顯性(active)錯誤:直接觸發意外的人事物。卻忽略了更重要的隱性(latent)錯誤:事件脈絡中存在已久的設計、管理、組織與文化問題。組織如果只是換名稱,體質不變,隱性錯誤不解,顯性錯誤被觸發的風險就降不下來。

如果能夠藉由重新定位自己的過程將組織打開、重塑,從組織整體到員工個體做的都是對的事,再來思考把事情做對,安全自然就水到渠成。

延伸閱讀:台鐵

延伸閱讀:創新

延伸閱讀:當責

延伸閱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