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如何重新接軌現代生活

不論有沒有公司化,台鐵最大的生存挑戰都是重新接軌現代生活。自從西部都會區有捷運、長程有高鐵以來,人們的軌道運輸體驗也翻轉了,對台鐵就難免有一些刻板印象與排拒。

Taiwan Railway

但是捷運與高鐵並不是台鐵的敵人,而是盟友。正因為捷運與高鐵在這個世紀成為主流,人們的日常交通才重新回到鐵道上。台鐵需要借助這些新的體驗,當然也需要銜接來自新世代的新的軌道運輸體驗的期待。

上世紀八零年代,國道一號全線通車,長途客運的主流也從鐵路轉到公路。至少在西部,軌道運輸從那個時期開始就被邊緣化,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所以捷運與高鐵其實幫了台鐵的忙,把大眾重新帶回軌道上。在長程高鐵與短程捷運之間,台鐵正好補上中程的城際運輸缺口。但是很多人對台鐵還是有刻板印象。或許偶爾有需要搭台鐵還是會搭,但就是不喜歡搭台鐵的體驗。尤其是習慣捷運與高鐵的這一代人。

台鐵自己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也亂了手腳。可能因為被一些民眾嫌醜,就一直想要把自己「改造」或「變美」。但是美不美從來不是重點。茲舉數例說明。

台灣高鐵

台鐵不是高鐵,但高鐵的確有不少地方值得台鐵參考。不是場站硬體(以價位、客群與旅行目的來說,高鐵是辦公室,台鐵是家,兩者的環境要營造的氛圍不一樣),而是服務體驗。就像我在〈台灣高鐵的體驗設計融化你我的心〉說過的,台灣高鐵十六年來磨出相當細緻與成熟的服務體驗,堪稱體驗設計的典範。

中華郵政

比台鐵早二十年公司化的中華郵政是最接近的例子。它當然有它自己的問題,但也有值得台鐵學習之處。郵務與儲匯兩大業務觸及的民眾很廣,郵局營業時間任何人隨時可進出。也許有點亂,也許不太美,但它就是比銀行更多元、更包容也更親和。而它給人的穩定與信任感更是民間機構難做到的。這也是我之前在〈郵政的時代價值〉及〈郵政存簿儲金:一位老朋友,以及人生最早的信任感〉強調過的。

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現代化的過程也是典範。台灣各地的公共圖書館在這個世紀的設計與面貌已整個翻轉,體驗比大學圖書館、咖啡館與連鎖書店更好。最重要的是我在〈公共圖書館、公共運輸與永續價值〉說過的,公共圖書館剛好接上了永續發展的脈絡。圖書出版業使用大量紙張,以及過度出版,都缺乏永續性。從讀者的角度,儘量從公共圖書館借書,不買書,也是一種永續實踐。

小北百貨

小北百貨是個有趣的例子。它沒有 IKEA 那種設計感,也沒有一般賣場視覺上的寬敞明亮,但就是有獨特的價值。它接受所有的行動支付方式。很多家用雜貨五金、甚至某些在一般賣場難覓得、但生活中偶而需要、甚至某些專業工作沒它不行的商品,在這裡都找得到。而且你不用自己找,問店員就知道有沒有,在哪個走道。

結語

對台鐵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我在月初這篇〈台鐵最需要的不是美學改造,而是認識自己〉強調過的,能夠辨識與守護自己的核心價值,並透過現代的方式傳遞價值,就能重新與現代生活接軌:

「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都處於某種同溫層,身邊常往來的同事與親友都是和自己一樣的人。對『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充滿誤解與偏見。唯有台鐵的場域能夠如此世俗、多元與包容。這是台鐵的本質,也是最該守護的價值。

當台鐵清楚知道自己要守護什麼,也清楚知道這個世界的樣貌,才會知道如何與社會共創價值。也才能在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更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讓組織更健康地成長。」

形隨機能。安全第一,再來是能否為這個時代的人創造獨特的價值。管理與運作方式是現代的,系統能夠確保安全與效率,從業人員敬業、當責、樂在工作,能貼近民眾真實需求並創造美好的體驗,這就是最美的台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