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責,指的是歡迎新的經驗與挑戰的態度,為工作與生活做出承諾的勇氣,以及對自己有能力影響人生重要面向的信心。簡言之,它是個體掌握並決定自我與世界關係的能力。
過往的當責書籍與課程多半從管理面出發,較少從員工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經驗切入。然而個體才是當責的主體。唯有深入個體的內在經驗,才能找到讓員工持續成長並與組織共創價值的機會。
本文分享三十項以第一人稱描述的當責能力指標。這些能力讓個體確認自我與世界的關係並從中找到意義,為人生當責。也讓個體對齊工作價值與人生意義,讓天賦與職務更相符,為工作當責。
這些以個體為中心的指標來自我與不同產業團隊合作過程中的觀察,輔以心理學的分析,並融入使用者經驗的精神。同時也受到張文隆的《當責》與《賦能》及羅傑.康納斯、湯瑪斯.史密斯與克雷格.希克曼的《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等著作啟發。
這三十項能力指標也是我的企業教育訓練課程《當責:提升自我效能,積極掌握人生》的主結構。本文為求精簡,略掉了指標說明,以及細部大綱。若您有興趣,歡迎邀約授課。課程所需時數在三至四小時之間。
一、當責:積極面對改變
- 我對責任感有更完整的掌握。
- 我知道為什麼應該積極面對改變。
- 我知道「多加一盎司(one more ounce)」的價值。
- 我知道提升自我效能對當責的重要性。
- 我知道「能夠想像不一樣的自己」對當責的意義。
- 我知道從個人、團隊到組織當責的一致精神。
二、行為分析
- 我能理解當責行為的複雜性,也能運用這樣的理解促進當責。
- 我能理解當責行為,就像所有行為,是動機、能力與觸發結合的結果,也能運用這樣的理解促進當責。
三、正視現實
- 我能理解組織外的現實:我個人及我的組織都處於一個變化愈來愈快速的世界。
- 我能讓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形成緊密結合的正向循環。
- 我能持續尋找自我認同,找到為自己的人生與工作當責的意義。
- 我能透過發掘天賦,讓天賦與職務更配合,藉此提升自我效能,促進當責。
- 我能準確知覺組織內的現實,避免受到自我應驗預言的影響,也能理解角色與自我的關係。
四、發現問題
- 我能超越問題的表象,看到背後的結構,找到真正的問題。
- 我能建立對問題的系統觀。
- 我能建立對現象的全貌觀。
- 我能夠跨越專業與部門的限制,掌握問題全貌。
- 我能夠訓練自己主動發現問題,而不是只會解決被指派的問題。
- 我能夠擺脫習慣的限制,不會只依賴舊方法面對新環境。
五、承擔責任
- 我樂於與眾不同,為自己與組織做一件自己以前沒做過、別人也沒做過的事。
- 我會根據我理解的現實與發現的問題獨立作出當責承諾。
- 我能夠意識到從眾傾向對當責的負面影響,並努力克服。
六、解決問題
- 我能夠根據問題的全貌與真正的目標尋找有效的解題策略。
- 我能夠換個方式看問題,避免受到習慣的限制。
- 我能夠尋找意外的啟發,幫助自己突破解題的瓶頸。
七、著手完成
- 我能夠領導跨領域與跨部門的團隊解決問題。
- 我能夠把「他們」變成「我們」。
- 我能夠有效溝通,不論是跨層級或跨部門溝通,甚至是與自己不喜歡、或不喜歡自己的人溝通。
- 我能夠跳脫框架,跨域混搭。
- 我能夠透過原型設計(模擬)的方式驗證各種解法,確認有效才正式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