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黃山料受歡迎是有道理的

誠品公布年度中文不分類十大暢銷書。黃山料兩本作品進榜,分別佔了第一、五名。這喚起我的好奇。我不是目標讀者,但還是挑了一本他的散文《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一探究竟。

Huang Shanliao

挑這本書主要是想從散文看他的文字質地。另一個原因是圖書館比較快借得到的就是這本舊一點的。其他新書每項都有很多人預約了。

以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他寫生活與原生家庭的情境寫得很好。也是和他同一個世代的讀者應會有感的。和正規的散文比起來,文筆直白,甚至有點粗糙。但我覺得那是優點,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讀者近年愈讀愈輕愈短,是真實的現象。就連曾經很愛讀文學獎規格散文、自己也愛寫的我,現在再看那種一篇三千字的散文也嫌太長了。但我還是喜歡讀。

去年讀過的、村田沙耶香的散文集《不完整的大人》就是在「又輕又短」的這一端。篇幅極簡,文字素樸,乍看平淡瑣碎,但是韻律迷人,留白恰到好處,體驗的描寫節制精準。

黃山料寫日常生活的平淡瑣碎有點那樣的感覺。當然功力差了村田沙耶香非常多。但是年輕了十幾歲,我不會用相同標準評價。

幾個月前訪旗山的山豬窩書店時,二樓有一區輕小說。店長就說很多年輕家庭會帶小孩一起來看這些書。也是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作者與讀者都來到了一個新的世代與時代。

至於黃山料那些常被嫌棄是「雞湯」的人生啟示,我也可以理解。很多時候寫作是一種自我的療癒。那也是作者重新詮釋自身處境與體驗、重新定義自己、重新尋找方向的方式。

看黃山料三十歲寫台北就想到自己三十歲那年寫台北的〈末班公車〉與〈台北之戀〉。三十歲寫東西很難避免那個為賦新辭強說愁的調調,以及自我對話與療癒。二十五到三十歲之間寫的,差不多也那樣。就是個成長的過程。

你如果有更多的人生閱讀,當然會嫌黃山料的文字與觀點都太淺。但以三十歲的年紀來說,他寫得其實不算差,的確是可以讓同世代的讀者有共鳴。同樣的話如果出自年長一的人之口,就真的是老人臭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