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焰

1.

人們對火總是又敬又畏。敬的是它帶來溫暖、維持生命,畏的是它也會帶來傷害、毀滅生命。在溫暖與傷害之間,在親近與逃避之間,人與火一直都必須保持著十分微妙的關係。如果離火太遠了,就要挨餓受凍;如果靠得太近了,又要受到灼傷。老祖宗早就洞察這點,交待我們不要「引火上身」,「玩火自焚」。

火的這種雙重性格總是帶給人們神秘的美感。小時候的你是不是常常盯著蠟燭的火焰發呆?你是不是在想,那團亮亮的東西是幻象還是真實的?它如果是幻象,為什麼它的光與熱對物質世界有那麼直接的影響?它如果是真實的,為什麼它又是如此的飄忽不定,沒有固定形體,一陣風吹來就無影蹤?你想去摸摸它,捏捏它,可是從來做不到。因為你知道,火會灼傷你的手。

在野外睡在營火旁,看著一隻隻的蛾在上面盤旋,然後飛進火海。生物學的知識說,這是一種本能。可是,有沒有試過幻想自己是一隻蛾,飛在營火上空,看到了什麼?這比你大上千萬倍的火焰,不只壯觀,還有種鬼魅似地魔力作用著你,阻絕了你對現實世界的知覺。你什麼都看不到,只看到那沒有形體的、晃動著的、不斷從一種意象變換至另一種意象的、魂魄也似的火焰。最後,你逐漸從那火焰形成的意象中看到自己,你終於相信自己是那火焰的一部分,你終於相信火焰是自己的一部分。你終於飛了進去。化成火,燃燒。

嚴冬的街頭,小女孩點燃一根根賣不出去的火柴換取一點點的溫暖。火焰太小,對抗不了現實中小女孩身邊的風雪。但,火的鬼魅豈是火焰的大小所能限制?即使是星星之火,也一樣強力地阻絕了小女孩對現實的知覺。在最後的三朵火焰中,小女孩逐漸融入火焰中的自己的幻象。化成火,熄滅。

2.

火的鬼魅甚至可以完全脫離火焰的實質。我一直不瞭解,直到二十七歲那年的冬天。那是北美近年罕見的寒冬,連西雅圖都躲不過暴風雪侵襲,釀成巨災;紐約被大雪冰封,有幾天竟然沒人犯罪。

那年冬天,火化身成人形。 火融化了 747 機翼上的霜,融化了密西根湖上的冰,融化了芝加哥的冰雨,融化了 57 號州際公路上的雪,融化了冬眠中的香檳城。火溫暖了凍僵的軀體與心靈。在火光中,冬夜的香檳城恍如白晝的恆春半島。

火終究是火,有它不可預期與控制的一面。(不然,就不是火了。)火焰有時熾烈,有時稀微。熾烈時,毫不留情地燒傷你;稀微時,你就回到冰封的世界。受灼傷時,只能忍著痛去冰敷。受凍時,得想辦法供給助燃物讓火燒得熾熱些。這些冰與助燃物當然也必須是化身成化身的火能夠處理的形式。對我來說,不停的寫作過程是製冰機,而助燃物是自己易燃的心。

你讓它燃燒,幫它燃燒,又怕它燒得太熾烈。化身的火,同樣具有本尊的雙重性格:溫暖與傷害。而人對這個化身,也同樣必須在親近與逃避中不斷移動,努力讓自己保持溫暖,但不受灼傷。

最迷惑人的是,注視著這團火焰,凝視著它時而真實時而虛幻的外貌、時而熾熱時而稀微的形體、不斷改變的自身的面容、輪轉不停的高低起伏的情緒、不休止地投射出著千變萬化的性格……你開始看到自己一點一點的化成碎片捲入火焰中,你開始在火焰中看到自己,你開始從火焰裡看到外面的自己。你明白,你就像隻飛蛾,似乎是註定無法脫離這團火了。你開始感覺,你將要化成火了,不管燃燒或熄滅。

3.

十年前,George Lakoff 寫了一本批判當代心靈哲學與認知心理學的書叫「女人,火,與危險的東西(Women, Fire, and DangerousThings)。」書中提到澳州有個原住民族叫 Dyirbal,他們的語言之中,要講任一名詞之前都必須加上四個分類詞(classifier)之中的一個,才符合語法。就好像我們不能講「一火」而必須講「一把火」一樣。分類詞就像「一把火」中的「把」。其中有一個分類詞是”Balan”,它用於許多類別的名詞前,但有幾樣很特別:「女人、任何與水或火有關的東西、某些蠍子……。(第 98 頁。)」

在 Dyirbal 的世界,女人與火被歸為一類:危險的東西。這個原住民社會的世界觀讓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你覺得困惑、甚至有點尷尬。事實是,他們早就認出火會化身成人形,而把火與化身歸為一類,並把這樣的世界觀加入他們的語言中。這實際上是一種對女性敬畏的表現,一如對火的敬畏。

也許你會覺得生活在所謂的「現代社會」的人其實很可憐,沒有這樣的世界觀,沒有這樣的語言設計。只有在燒傷人時,火的化身才會意識到自身的「火性」;而也只有在被燒傷時,那被燒傷的人,才知道,火是會化身成人形的。

當然,你可以爭辯,不在語言或文化中反映這樣的世界觀是好的。這樣,才會帶來驚喜。在火的化身與飛蛾的化身的互動中,暖與寒,敬與畏,熾熱與稀微,傷害與被傷害,灼傷與被灼傷,真實與虛幻,燃燒與熄滅,甚至生與死--就是這些「創造性的糢糊」,才成就了人類文明中的浪漫,產生了無數的關於男與女(火與蛾)的動人的故事。

4.

你永遠不會知道營火上空的蛾看到了什麼,除非你化身成蛾飛向火海。但你飛向了火海,又怎麼有機會告訴別人你看到的、感受到的、甚至幻覺到的火?一直沒想過蛾會有機會靜靜地說故事,直到二十八歲那年的冬天。一陣意外的大風掀起熾熱的大火,燒傷了蛾,然後把蛾吹離了火。

火能化身成人形,當然能變成別的。也許是注意力都花在感覺前者了,一直沒有留意身邊的小事物,直到前幾天。獨自在家裡邊寫邊回憶蛾眼中的火,思續紛亂,情緒起伏,想喝茶。爐台上壺中的水已燒至沸騰,我心神不寧地去泡茶。左手提水壺右手拿茶壺,稍一不慎,結結實實地把水倒在手上,燙熟三根手指。

趕緊裝了一袋冰,老老實實地冰敷兩小時。

風停,火回復平常的樣子。灼傷的蛾卻早已被風吹至遠方。

啜一口茶,用沒燙傷的手拿茶杯。

提起筆,敲敲鍵盤,寫了篇散文,蛾的(還有我的)灼傷處似乎不那麼難受了。試著拍動薄薄的翅膀,把自己帶離地面。火在遠遠的地方燃燒著,蛾在遠遠的地方看著。

好久沒有在這種距離看火了。火還是很美。

蛾還是蛾,火還是火。蛾會再遇到火的,也許是同樣的火,也許是不同的火。無論如何,蛾都還是會奮不顧身的飛進去。因為,這就是宿命中的蛾與火的關係。不飛近火,就永遠沒有機會去經驗那麼深層的感動與心靈的震撼。不飛近火,就永遠沒有機會瞭解真實的火的深層性格。

只是,在這個時候,我想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