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翻譯蒟蒻:讀大衛.貝洛斯《你的耳朵裡是魚嗎?》
「翻譯」這主題看似單純,展開來一點也不單純:包括語言、意義、符號、表達、理解與溝通的本質,及其政治、社會與文化脈絡。《你的耳朵裡是魚嗎?》講的就是這些事。
Read More 如果真有翻譯蒟蒻:讀大衛.貝洛斯《你的耳朵裡是魚嗎?》語言與閱讀
「翻譯」這主題看似單純,展開來一點也不單純:包括語言、意義、符號、表達、理解與溝通的本質,及其政治、社會與文化脈絡。《你的耳朵裡是魚嗎?》講的就是這些事。
Read More 如果真有翻譯蒟蒻:讀大衛.貝洛斯《你的耳朵裡是魚嗎?》科普是一個異質性很高的書籍類別。每一本科普從科到普的方式都不一樣,對出版與閱讀都是挑戰。身為受過跨領域訓練、從學界來到業界的研究者,特別喜歡科普,閱讀量也大。就來聊聊科普如何科普吧。
Read More 科普如何科普台灣家庭兩代之間情感表達很困難,往往只能透過非常間接的方式,而且很難真正知道彼此的需求。《爸爸,你愛我嗎?》與《艾瑪畫畫》這兩本繪本為關係中的我們帶來一些療癒與啟發。
Read More 愛要怎麼說讀繪本是件很有意思的事。簡單的視覺刺激喚起豐富的閱讀體驗。同一本繪本連續讀幾次,每次的體驗都不相同。讀了幾次以後稍微停下來想一下哪些體驗是繪本的哪些元素和自己哪些經驗互動形成的,也很有樂趣。
Read More 跟繪本玩遊戲台灣的作文教育在本質上是代工業的縮影。老師們只教各種解決方案,卻沒教如何發現問題。學生的時間多半花在學習抽離溝通脈絡的結構與修辭技能,卻很少有機會練習尋找與辨識能夠讓這些技能派上用場的重要溝通需求。
Read More 作文與代工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明年一月即將正式營運,目前正處於試營運的階段。全新的建築及寬敞明亮的書庫與閱覽空間在這段期間吸引了大量參觀人潮。我也找了個下午去體驗,重新思考實體的圖書館在網路時代的價值。
Read More 圖書館的新價值我的第一台個人電腦是 1983 年台灣山寨的 Apple II,當時中文系統還不成熟。到了 1989 年的 IBM 相容 PC 時代,有了倚天中文系統,電腦才正式成為生產力工具。那年剛升大二的我開始用電腦寫作業,至今仍保留所有列印原稿。掃描了幾頁與大家分享。
Read More 中文電腦印刷字體考古:1990-1992你能正確寫出十個國字大寫數字嗎?我沒辦法,尤其「壹」和「肆」每次都得讓我拿出手機查一下。前幾天到郵局,看到服務窗口前的玻璃下壓了張國字大寫數字的寫法,又讓我想起這件事。
Read More 國字大寫數字很多人覺得寫作很困難。困難的關鍵不在文筆,而在觀點。如果沒有觀點,文筆再好,文章也不會好。如果你想練習用文字精準表達想法卻不知怎麼做,我建議從一百字開始。不要小看這上限一百字的文本,它的力量是很大的。
Read More 寫作,從一百字開始上週末在台北捷運六張犁站旁看到一面電子告示板,其中一則訊息是:「參觀貓熊請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前往參觀」。「參觀」其實不適用這個語境,因為你會參觀的通常不會是動物。而這個不準確的用詞也讓我想再次提醒大家閱讀的重要性。
Read More 閱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