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公共運輸與永續價值

台灣各地的公共圖書館與公共運輸在這個世紀都大幅更新與進步。或許還不完美,但已翻轉了一代人的價值觀。

Public Library and Transportation

公共圖書館

我是從九年前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啟用營運之後才「重返」公共圖書館的。在那之前對圖書館的印象就是陳舊,不論環境或館藏。還有些人學生時期在圖書館被怪人騷擾過,之後再也不進圖書館。

在書架間穿梭,隨意看看,經常有某一類書或某本書的書名就觸發了腦中的一些回憶與想法。圖書館充滿了這些刺激靈感的線索。當大部分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取得,圖書館滿足的是更高階的需求。

因為重返公共圖書館,也因為家中書房早已堆滿,也就愈來愈不買書了。例如最近熱門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的原著小說,我就是從圖書館借回來看的。

圖書出版業常抱怨人們不買書,說這個社會不再閱讀了。我十年來訪過這麼多獨立書店,當然也明白圖書市場的困境。

但是《八尺門的辯護人》在市圖每間分館的每本館藏都跟著一串預約排隊等著借閱的人潮。對照我自己在這幾年建立儘量借書、不買書的習慣,人們不再買書並不是不閱讀了,就只是不買書了。

公共運輸

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喜歡自己開車。我在美國鄉下生活過,那是個沒車等於沒腳的地方。二十二年前回到台灣,那時高雄的公共運輸還很糟糕。我就繼續開車了。

十六年前台灣高鐵通車,開始翻轉我對公共運輸的態度。搭了高鐵到中、北部,然後呢?我經常必須轉乘台鐵、公車與客運,甚至得轉好幾次車,才到得了目的地,不論開會或講課。

十五年前高雄捷運通車,我把到外地工作移動的經驗帶回來,更積極嘗試在本地使用公共運輸。早年高雄還沒有輕軌,公車也還是很原始,沒有現在方便。但最重要的是價值觀的轉換:能夠利用公共運輸就儘量利用。

一路走來,除了見證各地公共運輸的演進,也累積了自己對公共運輸的專業知識,建立了自己對公共運輸的獨特觀點。

價值觀與行為的改變都很漸進。大概就在這兩年我突然意識到:我現在這輛十年國產老車大概會是我人生最後一輛車。之後我不可能再買車了。這十年來愈來愈少開車,今年上半年甚至開不到六百公里。

永續價值

圖書出版業使用大量紙張,以及過度出版,都缺乏永續性。數位技術讓文字的讀與寫不再那麼依賴紙,世界也來到迫切必須實踐永續性的時代。長遠來看,紙書的生產與消費會逐漸式微。從讀者的角度,儘量從公共圖書館借書,不買書,也是一種永續實踐。

公共運輸本身就是永續交通的實踐。隨著公共運輸日益完善,以及人們愈來愈有自信、愈來愈不需要以擁有汽車彰顯身分,買車的人會像買書的人一樣愈來愈少。最終汽車銷售業,不論新車或二手,會像圖書出版業一樣沒落,而且不會逆轉。這事還不會立即發生,卻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延伸閱讀:圖書館

延伸閱讀:公共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