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運輸、永續交通與現代價值

「已開發國家並不是連窮人都開車的地方,而是連有錢人都搭公共運輸的地方。」這個流傳多時但來源不詳的類比或許有點戲劇化,但基本上是對的。公共運輸真的是進步的價值觀。

提升永續素養

Public Transportation

現代的公共運輸非常知識密集。使用者要能理解各種運具的使用方式、規則、費率、票證、路線、動態與資訊系統,要能規畫轉乘與備援計畫,還要懂得享受移動的體驗。相較之下,一輩子依賴舊習慣開車、騎機車的人都會逐漸掉到交通素養落差的另一邊,成為弱勢。

現代人都應該有基本的公共運輸素養。你要對運輸系統本身感興趣,也要能享受過程的體驗。觀察愈仔細,知識累積愈多,體驗愈豐富。不要只把它們當交通工具。

近日聽聞一事,剛好成為案例。幾位朋友結伴搭台灣好行上阿里山。在阿里山轉運站等阿里山賓館接駁車時,被攬客的白牌車司機譏笑「搭公車來住這麼高級的旅館」。殊不知,在永續交通的時代,公共運輸才是更「高級」的交通方式。 由此可見永續素養的落差之大。

豐富生活體驗

Public Transportation

如果你在國內旅遊都是開車一路趕趕趕到定點,體驗必定是斷裂的,也很難管理期待。所以到了目的地很容易覺得「不好玩」。唯有利用公共運輸才會有全套的、連續的旅遊體驗,以及完整的探索樂趣。

上個時代的人因為公共運輸匱乏,只能依賴私有運具,導致身體活動不足、體驗貧瘠、風險提高、行人受苦。這個時代的人如果沒有一點覺醒,很容易又複製同樣的命運。

當年在美國學人因工程時教授很愛舉的例子:你為個人各種行為買保險,開車保費最高,因為風險最高。今天台灣就算道路設計再完美,以駕駛人普遍的素養及汽機車數量與密度,風險只會更高。要降低風險就要選擇公共運輸。

公共運輸主流化

Public Transportation

很多政府首長直到今天還認為公共運輸是為了服務弱勢族群。這是錯的。公共運輸應該是主流,是多數人的主要交通方式。而實際上我國也的確在往這個方向前進。

Public Transportation

高雄捷運通車之後也帶動了公共運輸系統的整體提升。十五年過去已見成效。就以我平日離峰時段搭公車的經驗來說,車上已經不像早年真的都是刻板印象的弱勢族群。事實上,很多時候乘客多半都是青壯年。

有一次搭輕軌,電車上聽到一個外國人說他的城市(沒聽到名字)公車瘋狂,計程車超貴,沒有鐵路;盛讚高雄交通便利。高雄的公共運輸這幾年真的進步很多。

公共運輸不便並不值得驕傲。不管你住哪,不要拿「本地人都騎機車,沒在搭公車啦」來說嘴。你應該更積極使用公共運輸(即使不夠好),才會知道如何督促地方政府改善。

過去十幾年我鐵路轉客運去過不少地方。三大都會區以外公車與客運班次少、繞路、司機瘋狂,常見。但我還是儘量搭。我會覺察在地人逆來順受習慣了的諸多不便,探一下系統性問題,再找管道溝通。要說是刁民的正義也行。但我主要的收穫還是過程中的洞察。我對公共運輸的理解與興趣也是這樣來的。

公共運輸不只是一種移動方式,更是永續生活的價值、信念與實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