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降級,開始學習與新冠共存

持續七十三天的三級防疫警戒即將於七月二十七日結束,降為二級。疫情依然嚴峻,我們沒有鬆懈的本錢。但的確可以開始謹慎重新啟動,學習與新冠共存。

Live with COVID

與新冠共存

以 COVID-19 的無症狀感染特性,如今大家都知道不可能追求清零。社區中難免會有潛伏的案例。因此主要的防疫措施,從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都還是要維持下去。我們都要學習與新冠共存。

不可能回到過去

與新冠共存,整個社會的健康風險都會增加,健康照護成本也會劇增。不只醫療,很多事的運作成本都會增加。如果追求清零,成本只會更高。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回不到過去了。要思考的是如何重建更好的自己,以及未來。

當責與承擔

與新冠共存,考驗一個國家的公民素養。公民要能共同承擔風險與責任,而不是將防疫與健康的責任都推給政府。以往人們依賴健保降低健康風險,自己卻盡情揮霍健康。

COVID-19 迫使人們扛起本來就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與風險。事實上,如果大眾能為自己的健康多承擔一點本來就該承擔的責任與風險,我國的防疫不會這麼艱難。

重建更健康的自己

這一年半、尤其過去兩個月的疫情讓人們對健康風險更有感。例如肥胖與慢性病,大眾普遍認為藥物控制好三高就算健康了,生活習慣不好無妨。但是遇上 COVID-19 的重症與死亡風險就是高得多。

就算有了疫苗,你本身健康狀況好壞還是會影響防護力。大家都知道疫苗的防護力不是百分之百。即使完全接種兩劑,病毒相對來說還是更可能穿透健康狀況不佳的。

重建更健康的社會

如果人們仍然像以往一樣不健康,一樣依賴甚至濫用健保,隨著健康風險與醫療成本的增加,整個系統很快會瓦解。病毒會捲土重來,而我們不會再有足夠的資源再打一仗。

我們需要重建一個更健康的社會。不只疾病防治,而是更有效觸發人們建立與維持積極促進健康的生活型態。

設計思考改造世界

重建更健康的個體與社會,需要新的產品、服務與政策。這是設計的機會。台灣最需要的設計不是維持習慣的、更方便的設計,而是可以把人們推離現狀、建立更健康的生活習慣的設計。

為了與新冠共存,各行各業勢必做出大幅改變。台灣社會習慣凡事都要有人提供解法。但是沒有人遇到過的問題就不會有前人的解法。你就是得自己動腦。這也是設計的機會。

再把視野放寬。這次疫情因全球化而擴散。疫後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那個沒有節制的世界。只能重建更在地、永續與健康的世界。這些都需要突破舊框架,需要新設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