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喜歡方便:用更少的時間、金錢、步驟、體力或腦力完成一件事。的確有些事情應該更方便,例如報稅。但方便也有其極限,甚至帶來負面影響。
例如健康。台灣的外食與手搖飲料多便宜、多方便啊!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攝取的營養愈來愈不均衡;尤其是過多的精製澱粉與糖。再加上騎車開車方便讓我們連步行的機會都少了。於是,人就胖了。
台灣的肥胖盛行率從 1980 年的 25.8% 增加到 2015 年的 37.3%。不只台灣,過去二十五年全世界都愈來愈胖。其中七十國的肥胖盛行率甚至增加了一倍。
肥胖反映了因為愈來愈方便而愈來愈失衡的生活型態。長期失衡,我們變得愈來愈不健康。老年就更脆弱。一旦罹病或受傷失能很可能就得長期臥床。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老人臨終前平均臥床長達八年。
唯有重建更平衡的生活才能逆轉這個趨勢。而這樣的逆轉沒有方便的解法,只能透過不方便來達到:讓你的身心離開習慣的腳本、必須更費勁完成各種任務。唯有如此才能把人與社會推離現狀,推向更好的狀態。
就說運動吧。它就是得花時間與體力,而且必須超出習慣的強度才有效果。你還不能只做一種運動。阻力訓練與有氧運動都需要,而且要經常變化,才能均衡提升體適能。你還得耗腦力為自己設計運動處方。
但也別低估了人的潛能。只要有強烈的動機,不論再難用的產品或再不方便的事情,都能克服。最強的動機不是獲得表淺的外在獎勵,而是純粹發自內在的對快樂、紓壓、希望、變得更強與社會支持的渴望。
這就是為什麼為了健康而運動的人通常心不甘情不願且動得不好。是的,運動促進健康。但健康促進只是副產品。真要動得好且能永續,你必須享受這件事。換句話說,必須源自更深更強的動機。
信念很重要。生活是要有信念的。唯有信念才能讓你選擇看起來不從眾也不方便、但可以從中獲得價值甚至創造價值的路。一切只求從眾方便,最後就會愈來愈弱。
設計師的知識也很重要。絕大多數與人有關的現象,你都不會是第一個發現與研究的。最重要的需求(理想狀態與現實狀態的差距)通常必須由知識中推導出來,使用者自己不會知道、不會想要或是不相信自己做得到,你也不會直接看到或問到。
不方便也可以是好設計。一流的設計要能讓人心甘情願更不方便,並且在不方便的體驗中意識到自己有機會改變,形成動機,看到希望,產生信念。最後發現與獲得比方便更高的價值。這才是設計能力的終極展現。
設計社群要更努力讓這個太方便的社會更不方便一點。當然,以能傳遞與創造價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