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孟庭葦這首歌也三十三年了。果然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沒聽過沒關係。只是要借這句歌詞說說人們其實很容易忽略世界的改變,即使就在自己身邊。
有些人老愛說「公共運輸都觀光客在用,我們高雄人都騎機車啦」。事實上,利用公共運輸的幾乎都是本地人,而且愈來愈多。就算有一些是觀光客,這也表示外人比你還懂得使用本市的交通服務。你也沒什麼好得意的。
的確,還不到二十年前,高雄還是公共運輸沙漠。但是高雄捷運通車以來,高雄的公共運輸逐年進步。公車改善了,然後有了公共自行車,再來有了輕軌。鐵路地下化後也新設了市區通勤車站。
隨著公共運輸的可及性與可用性愈來愈高,包括我在內,愈來愈多人在嘗試之後開始改變交通習慣。
也有一些人依然維持開車、騎機車的習慣。對城市的公共運輸與交通服務一無所知。這有兩個原因。
首先,人是習慣的生物。如果一個習慣還可以用,就算有點不像以前那麼好用了,還是會繼續用,直到它完全失效為止。
其次,人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資源。大部分的時候你只關注自己覺得有關的現象,忽略絕大多數發生在身邊的事。
所以交通這麼亂,買車養車愈來愈貴,開車、騎機車風險愈來愈高,停車愈來愈麻煩,你還是繼續開車、騎機車。又因為你對公共運輸一直都是忽略了,也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有其他的交通方式。
你不知道世界變了,不知道自己可以有選擇。於是你被困在自己成本愈來愈高(花費、風險、各種限制與麻煩)、效率與效能愈來愈低的習慣中。然後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了不起,別人都是笨蛋。
你沒有意識到,其實你才是笨蛋。
就像我在〈公共運輸、永續交通與現代價值〉說過的,現代的公共運輸非常知識密集。使用者要能理解各種運具的使用方式、規則、費率、票證、路線、動態與資訊系統,要能規畫轉乘與備援計畫,還要懂得享受移動的體驗。
這當然不會是一天就能上手的。但只要主動嘗試,儘量使用,很快也能熟能生巧。重點是要有好奇心,要有動機。
相較之下,一輩子依賴舊習慣開車、騎機車、對公共運輸不好奇的人,都會逐漸掉到交通素養落差的另一邊,成為弱勢。
所以別再說「公共運輸都觀光客在用,我們高雄人都騎機車」了。從今天就開始探索長期被你忽視的公共運輸。試著了解,試著利用。跨越交通素養的落差,把公共運輸當成日常移動的選項。你會獲得更多的移動自由,以及更開闊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