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閱讀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發明的最複雜的認知技能。要將印刷的符號解碼還原為有意義的語言,涉及了包括知覺、記憶、語言和思考等認知歷程及不同認知歷程間的交互作用。閱讀技能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反覆的練習才能熟練,也不是每一個人最終都能熟練地閱讀。

Read More 閱讀與電影欣賞心理學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都會在印刷媒體和網路上經由閱讀接觸到大量的資訊。在時間有限但資訊無限的情況下,人們的閱讀策略是高度選擇性的。如果標題無法立即讓讀者了解文章的主旨,人們就不會繼續閱讀。如果標題夠好,但第一段卻無法立即讓讀者了解文章重點,人們還是不會繼續閱讀。因此,如果你想引起讀者的閱讀動機,就要把標題與第一段寫好。

Read More 引起閱讀動機的關鍵:文章的標題與第一段

教育部在《成語典》的附錄中收錄了「七年之癢」、「灰姑娘」、「三隻小豬」、「小木偶奇遇記」等項目,引發各界關注。根據《國語日報報導,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視察楊永全表示,教育部《成語典》收錄的成語,主要是指有典源出處的詞語,因此部分電影或童話衍生出來的詞語也收錄在內。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姚榮松則認為,成語就是成語,典故就是典故,不能混為一談。我想先說說對《成語典》附錄的看法,再談個人使用成語的原則。

Read More 「成語」的是是非非

元月七日《人間福報》的社論「認真玩部落格的小孩不會變壞」,從今年才十四歲的《[ say 起司 ˙ω˙ ] ×°》部落格作者獲得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青少年部落格推薦獎」談部落格對青少年發展的正面價值。主要的論點是,認真玩部落格的小孩是不會變壞的,因為他們可以透過部落格來建構自己、發展自己並進而審視自己。

Read More 認真寫部落格的孩子不會變壞

寫部落格的人,十之八九都是為了和別人分享心中的想法。這過程並不直接,因為作者並不能直接將想法塞進讀者的腦子裡。作者必須先藉由寫作將想法轉換成文章,讀者再藉由閱讀將文章再度轉換為想法。因此,如果作者希望想法能夠很容易地在讀者心中重現,就必須讓文章儘量淺顯易懂。以下列出四個寫淺顯易懂文章的原則:

Read More 如何寫淺顯易懂的文章

我對「防禦性寫作」的定義是,一種適用於公開發表文章(例如寫部落格或在討論區發表意見)的寫作原則,目的是降低自己的文章為自己惹來麻煩的機率。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說明「防禦性寫作」的原則與實踐方式。

Read More 防禦性寫作

1997 年 10 月 14 日,我在「流浪到香檳」(現在的「布洛卡區」)發表了開站的第一篇文章「香檳夜未眠」。之後,到 1997 年 11 月 5 日、也就是 9 年前的今天,又陸陸續續寫了「情書」、「飄雪的春天」、「失去的同伴」、「秋天的童話」、「冬焰」與「十一月五號」。就這樣寫著寫著,轉眼間,我在個人網站上以中文發表文章,已經邁入第 10 年了。

Read More 部落格:為誰寫?如何寫?

Friedrich Karl Waechter 原著的《Der rote wolf》,是 1999 年德國繪本大獎最佳繪本獎的得獎作品。今年年初我在高雄師範大學附近的一家小餐館讀到中國湖南美術出版社翻譯的簡體字版本《紅色的狼》,印象非常深刻。後來花了一些時間在網路上搜尋才知道,原來台灣的格林文化也翻譯了繁體字的版本《荒野的呼喚》。

Read More 荒野的呼喚(紅色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