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為誰寫?如何寫?

1997 年 10 月 14 日,我在「流浪到香檳」(現在的「布洛卡區」)發表了開站的第一篇文章「香檳夜未眠」。之後,到 1997 年 11 月 5 日、也就是 9 年前的今天,又陸陸續續寫了「情書」、「飄雪的春天」、「失去的同伴」、「秋天的童話」、「冬焰」與「十一月五號」。就這樣寫著寫著,轉眼間,我在個人網站上以中文發表文章,已經邁入第 10 年了。

在過去 9 年之間,網站從學校主機搬到 Yahoo! GeoCities 再搬到虛擬主機,技術由自己寫 HTML/CSS 碼變成以 WordPress 架站,中文網站數量也從當年只有一個「布洛卡區」到 2005 年 7 月「Taiwan 2.0」成立後變成兩個。雙站建設完成後,又花了些時間找回許多在 1997 年 10 月之前就發表在 Usenet 上的文章。

總之,網站在過去 9 年之間改變了很多。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寫作的心態。

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始終只為自己寫,只寫自己想寫的主題。從「布洛卡區」到「Taiwan 2.0」,不管是寫哪一種類型的文章,我的主要目的都是幫助自己整理想法與感覺,並記錄下來。用攝影來比喻,每寫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腦海裡為自己的想法與感覺拍了一張照片。

我不會為了某些讀者的興趣而寫,也不會為了網站的流量而寫一些我不是很有興趣的主題。比較「本站文章適合各年齡層閱讀」中我希望讀者優先閱讀的文章與「本站點閱率最高的文章」兩個列表就會發現,我推薦讀者閱讀的文章跟實際上受讀者歡迎的文章是很不一樣的。

別誤會,這並不代表我不重視讀者。內容的選擇固然是自我中心的,但表達的方式則是以讀者為中心的。我的原則是,只要閱讀程度有受過義務教育的水平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我的文章。對於讀者來自的國家地區、社經階層或專業領域,我不作任何假定。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一般來說,我使用的詞彙比較簡單,語氣也比較溫和。我的文章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都是針對不特定的讀者所設計的,而不是只寫給自己或某些特定的人看的。

跟「布洛卡區」不同,「Taiwan 2.0」談的是公共議題,我當然希望愈多人閱讀愈好。所以,除了在表達形式上「只要閱讀程度有受過義務教育的水平就能很容易地理解」,還有一些更進一步的、針對讀者與網站使用者特性所作的額外考量。

首先,大部分的讀者都是透過搜尋引擎或他站連結找到這裡的文章。任何一篇文章,都可能是讀者讀到站上的第一篇文章。如果文章不易理解,甚至讓人心生反感,讀者就不會再重覆訪問,就好像難用的網站我們不會再去第二次一樣。

針對這個特性,我的設計是讓每篇文章都自我完備。每篇文章提供足夠的脈絡,讓無意間看到文章的讀者,也能在不參考站內外其他訊息的情況下,很容易地理解我想談論的主題及呈現的觀點。我希望每一篇文章都能作好「迎賓」的準備。

其次,電腦螢幕本身就是光源,而且解析度不夠高,因此在電腦螢幕上閱讀不如閱讀一般印刷品舒適。再加上網路上的資訊太多,而人的時間有限,人們也因此變得比較沒有耐性。論點太多、篇幅太長、要花許多時間閱讀的文章,很容易嚇到讀者,增加了他們急急按「上一頁」離開的機率。

針對這個特性,我的設計是讓每篇文章都只有單一觀點,字數上限以 1500 字為原則。雖然,包括這篇在內,最近的文章常常超過字數上限。對於要在電腦螢幕上閱讀的文章來說,這樣的字數還是有點多。但因為每篇文章只講一件事,而且在表達形式上已經針對讀者特性作了設計,應該還是有相當的易讀性。

所以,為誰寫?我跟絕大多數的部落客一樣,只為自己寫,而部落格也只代表個人的聲音。但是,既然將文章上網公開,就是要和不特定的讀者分享。既然要分享,就要用讀者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寫作。如何寫?我的比喻是使用者介面的設計。要針對使用者的認知特性與習慣設計,才能設計出易用性高的軟體與網站使用者介面。同理,針對讀者的認知特性與習慣寫作,才能寫出易讀性高的文章。

我把「為誰寫」與「如何寫」分得很清楚。因為,如果兩者都以讀者為中心,就會逐漸失去表達自我的機會;如果兩者都以自我為中心,又會讓大部分的訪客覺得這個部落格難以理解與親近。唯有「為誰寫」以自我為中心,「如何寫」以讀者為中心,才能保有主題選擇的自由度,同時又能達到分享的目的。

延伸閱讀:部落格讀與寫你還是應該用真實姓名寫部落格為什麼你應該用真實姓名寫部落格部落格的理由中時部落格作者的天賦與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