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公車:運能或許足夠,體驗可以更好

高雄第二過港隧道規劃未預留輕軌空間,成為議員質詢焦點。交通局表示渡輪、公車運能足夠,輕軌沒有效益。渡輪的部分我覺得沒問題。但以我在旗津搭公車的經驗,公車的服務品質還是需要提升的。

Qijin Bus

先說旗津幹線紅 9。從旗津輪渡站到前鎮站的行駛時間將近 50 分鐘。跟高雄車站搭 69 號公車到小港的路程差不多。公車會震動,會搖晃,這麼長時間的搭乘體驗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太舒服的。

小港除了 69 號小港幹線公車,還有捷運。但旗津就只有紅 9 了。長程公車的體驗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旗津輕軌的建設規劃也不宜太早排除。

Qijin Bus

旗津因為地廣人稀,以往公車常以小巴行駛。以前的紅 9 就是這樣。我還站過全程,從旗津到前鎮。以我的身高,頭是會踫到天花板的。你站過小巴就知道那個體驗。而且將近 50 分鐘。

那次為什麼不搭渡輪?輪渡站排隊的人太多,要等很久。就改搭公車了。

現在紅 9 運用的車輛是大客車,廈門金龍電動公車。比以前改善很多了。但是公車畢竟是公車。搭這麼長的時間,就算有位子坐,舒適程度終究不如軌道運輸。

長程有長程的問題,短短也有短程的問題。

一年多前的一個夜裡,我和家人從前鎮輪渡站搭渡輪到中洲吃海鮮。吃完走到旗津二路搭公車。因為錯過一個被樹遮擋的站牌,多走了一站。快走到站牌時看到紅 9 公車經過(那時還是柴油小巴)。邊揮手邊跑。以離峰時段班距,錯過這班要再等一小時。

司機到站剛好要下客,下完客我們也快跑到了,只差十幾公尺。他沒等,立即關門要駛離。剛下車的乘客幫我們拍門攔住司機,讓我們得以上車。我們到旗津輪渡站下車時還是跟司機說了謝謝。希望讓他心情好一點,以後對乘客好一點。

在市區同樣的港都客運,同樣情況(在公車上也看過幾次別人追公車),司機都會多停半分鐘等一下。當然如果已離站就不會開門,這是規定。

雖然定義上旗津是高雄市,營運的業者也是港都客運,但幾次在旗津搭公車的體驗都比較像偏鄉客運。至少我有限的經驗如此。也許是我運氣不好。

旗津和鼓山間的渡輪的確便利。但在南北狹長的旗津移動還是需要公車。尤其許多在前鎮的移工,假日到旗津休閒還是會利用公車。

Qijin Bus

不只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包括外國人)。多年前有一次在旗津漁港搭 35 號公車就遇到一群外地人跟著我。我用手機查了公車到站時間,再用 Google 地圖幫他們找海產店。於是我這本地人就成了臨時導遊。

Qijin Bus

如果沒有穩定的服務體驗,人們就更不願意搭公車。現在旗津有 YouBike(雖然站點還不夠多),體能還可以的可以騎自行車移動。但是不能因為有了公共自行車就忽略公車服務品質的提升。一家人如果有老人、小孩和障礙者,或是夜裡騎車風險高,還是得搭公車。

要以公車運能作為「旗津不需要輕軌」的理由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必須把旗津公車的服務品質提升到市區的水平。甚至要超越。因為市區有捷運與輕軌,旗津只有公車了。從發車的頻率、運用的車輛到駕駛的訓練,都要同步提升。

我因為以前幾次不太好的體驗,最近到旗津都沒搭公車。希望最近已有改善。有機會要再試試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