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雄市區搭公車到高鐵左營站的民族路上看到的,相鄰的兩個路口的畫面:大中路口等公車的乘客,重愛路口待轉的機車騎士。前者放鬆,後者戒備,對比鮮明。
這就是為什麼你該試著從騎機車、開車轉換到公共運輸。自己駕駛車輛時,高度的交通風險也帶來高度的駕駛負荷,你的時間不是你的時間。搭乘公共運輸的時間或許長一點,但你的時間都是你的時間。
我常被問到:搭公共運輸的時間比開車、騎機車長,如何適應?簡單地說,當你意識到時間都是你的,你就會找到利用它們的方法。你會需要一段摸索的時期,但你很快會建立新的、更有價值的習慣。
這段時間可以工作,可以閱讀,可以休息,也可以觀察。
每一趟公共運輸旅程都是知識的線索。你會觀察到陌生的現象,對現象好奇就會去探索,探索就會獲得知識與啟發。你永遠猜不到會發現什麼,永遠充滿樂趣。日積月累就會在腦中織成綿密的知識網路。
多利用公共運輸,多走進公共空間。摘下耳機,用心去感受身邊的世界。你會發現很多煩惱與委屈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你總是開車、騎機車,你很容易跟世界隔離,把自己鎖在負向情緒的封閉循環。
隨意分享一些公車觀察。
老夫妻背著背包,穿搭合身,行動自如。夢時代上了公車,好市多下車繼續逛街。公共運輸真的能夠協助塑造健康的生活模式。
老夫妻上了公車。先生先刷卡,太太帶錯卡片刷不過,也沒別的卡片或零錢,跑去問司機怎麼辦。我正想掏零錢幫個忙,但坐得太遠。這時司機說:這次算了,下次記得帶就好。搭乘公共運輸的好處就是經常可以感受人世間的溫暖,特別是在你最需要溫暖的時候。
一對外國情侶在住宿的飯店前下公車時,用帶點腔調的華語和司機喊了「謝謝」。果真入境隨俗。
這個時代的公車在體驗上的確還需要改進,但也已相當可用,逐漸成為主流大眾的交通工具。很多不搭公車、或是對公車還有刻板印象的人都沒意識到,別人的公共運輸素養提升了,只有你還停留在幾十年前。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請跟他們一起搭乘公共運輸。搭車與等車的時間就是親子相處及共同探索與體驗世界的機會。
我 1989 年參加救國團海外營到韓國時,首爾已有便捷的捷運路網。馬路很大,車輛不多。人行道當然是有的。同期的台灣已經車滿為患,台北的第一條捷運還要再過七年才通車,高雄更晚。我們在快速經濟發展的同時忽略了公共運輸建設,也造成今日難解的交通亂象。
真正進步的城市是市民都懂得主動探索利用公共運輸的地方(不論本地或外地),而不是以開車、騎機車很方便自豪的地方。公共運輸素養的落差是真正的城鄉落差。
每個人都總有一天會老到不適合開車。要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使用公共運輸,也要多督促政府改善。真的不要把「開車很自由,有自己的空間」搬出來說嘴。公共運輸不完善,不適合開車的人就只能繼續開車。最後憾事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經常聽聞認識的人騎機車出車禍。我當然希望大家都儘量轉換到公共運輸,包括運氣好還沒出車禍的。但你的經驗與性格形塑的長期慣性不會因為我一句話就改變。改變的動機終究是要由你自己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