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公車是最有「城市感」的社交生活

「陌生人之間的自然社交」是城市感的核心。在城市裡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經常很近,隨意來些交談可以化解尷尬。即使我這麼內向的人,以前在美國生活的經驗中這點還是我很喜歡的。

Kaohsiung City Bus

國情不同。在台灣,人們很多時候傾向迴避和陌生人的眼神接觸,遑論社交。但是搭公車是有趣的例外。這是最容易觸發陌生人交流的情境,也是我覺得最有「城市感」的情境。

公車是個很妙的社交情境。捷運車廂太大,計程車車廂太小(你也不會跟陌生人同車),公車剛好就像個小會議室。乘客雖然未必有共同的起訖點,卻都在同一條路線上。知道之前經過哪裡,之後又會經過哪裡。

公車最妙的社交催化劑是時間。沒有長到你會開始說得太多進到八卦的領域,又沒有短到還沒說兩句又要下車。相敬如賓,剛剛好。有點像《阿甘正傳》裡阿甘在等車時跟每個人說個一小段一樣。

幾乎每個上車的乘客只要開口表達自己的困惑,例如不知有沒有搭對車,到哪裡要在哪站下,大家就會主動幫忙解惑。

因為我對高雄的公共運輸算是熟悉的。很多時候等車時聽到有人討論、或是問司機去哪要坐什麼車,我通常也會主動開口說個幾句。

今天搭公車在某站上來兩位長輩。一位坐定後幫另一位找位子。我本來以為兩位認識,後來才發現他們剛好只是同一站上車。

低地板公車後半座位要上階梯。老先生本來要走到最後一排,坐在中間的我把他攔下,把我的位子給他。他客氣說不用,不過我堅持,他也就坐了。

之後大家就聊了起來。多半就是聊從哪去哪、怎麼轉車。彼此分享一些經驗。而且長輩很神奇地去的地方都要轉車。今天這位是搭到高雄車站轉車到中街(三鳳中街)。之前遇過一位是從前鎮搭到中華路轉內惟幹線到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陪病。

我今天坐最後一排中間。兩側乘客看起來都有某種程度的身心障礙。車上似乎有一整團,應該是活動結束返家,每個人下車站不同。我要下車按鈴時他們先按,顯然跟我同一站下。我剛好卡住他們的動線,本來他們有點擔心來不及下車要先起身。但車還在行進間,我說我也在這站下,你們等車停好再起來就好。

在這個社恐時代,陌生人間還會這樣社交的,好像也只有老人了。而如果平常習慣自己開車、騎機車,可能連這樣的社交機會也沒有。

我一直喜歡美國那種陌生人之間分寸拿捏得很好的社交。政治正確,相敬如賓,同時又能誠懇自然。那是城市意識與城市認同的基礎。之前我也沒想過會在台灣的公車上找到這種感覺。

回台灣二十二年,在高雄搭了十五年公車。公車上乘客間自然互動的現代感從來沒有讓我停止驚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