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沒有機車,只有一輛開了九年的國產車。這幾年的日常交通愈來愈以公共運輸為主,愈來愈少開車,最近半年甚至只開了六百公里。這大概會是我人生最後一輛車。再來就是無車人生了。
現在還會開車的情境只有幾個:
- 上大賣場採買。其實次數也愈來愈少了,平常多半步行往返住家附近的全聯。
- 到交通不便的地方辦事,或是需要在短時間內連跑幾個公共運輸不好銜接的點。
- 接送長輩;接送家人往返公共運輸不便之處。
- 家庭聚餐或看電影,直接開車載人進飯店或百貨公司停車場。平日好停車,而且消費可折抵停車費。單純就是舒適性。
汽車的保險、保養與稅金加起來,一年超過兩萬元。而且這還是車子沒出大問題、就只是基本保養的情況。
這筆錢拿來搭計程車,假定每趟一百六十元,每個月可以搭十趟。完全可以應付上述幾個情境,也許還有找。
公共運輸的支出,以月票每月三百九十九元估算,每人每年不到五千元。
而且以台灣的交通,開車真不是件愉快的事。我幾乎每次開車上路都很焦躁,都在生其他用路人的氣。這也是我愈來愈少開車的原因。開車真的會把你變成一個更糟的人,跟不開車的你相比。不開車的時候心情好多了。
家裡有一輛車當然還是有好處。例如行動上的彈性與舒適性。老車不出大問題的話或許就這樣維持。等到開始出現要花大錢維修的問題,就要跟它告別了。
現在一輛普通的國產車也要動輒百來萬,再加每年養車的費用,以我們家這麼少開車的生活型態,是真的不可能為了「家裡有一輛車的好處」再買車了。
回想二十二年前從美國回到台灣,回到高雄。當年高雄交通之不便,還是得有車。如今捷運、輕軌、公車、客運、公共自行車與台鐵形成的公共運輸網路足以替代絕大多數原本要開車的情境,甚至比以前更自由。這都是當年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