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運輸:價值觀是最強的行為驅力

一般人總認為行為改變要有誘因。也不能說不對,畢竟人非常依賴習慣。但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現代價值觀的建立。

Kaohsiung Mass Rapid Transit

需求驅動行為,而需求又是由價值觀驅動的。你真心相信什麼,你就會主動探索與實踐。經常做,認真做,喜歡做,而且為自己做的事感到自豪。

公共運輸正是如此。與上世紀以私有運具為主的交通模式對照,它是屬於這個迫切需要實踐永續性的時代的正確價值。人們不只要改變習慣,更要改變價值觀。

公共建設、行為改變與價值觀的建立要並進,而且互相促進。

以我自己為例,台灣高鐵建設完成開始營運的第一個十年,剛好是我南來北往最頻繁的時期。我的基地在高雄。搭了高鐵到外地之後就必須依賴當地的公共運輸才能抵達目的地。

大約同一時期高雄捷運也開始營運。在嘗試利用捷運移動的過程中也開始重新探索公車,以及運用公共自行車做為輔助。

剛好消費者行為、使用者經驗與服務體驗是我的專業。我也在利用公共運輸的過程中儘量觀察與分析整個系統,建立自己的觀點。這也讓我在交通領域開始建立新的連結,有了新的交流與學習機會。

也就是說,軌道建設開始改變我的行為。而我順著行為的改變去探索各地的公共運輸系統。在探索中反思自己的改變,最後導致價值觀的轉變。

我算是運氣很好。過去十五、六年以軌道運輸為骨幹大量移動,從習慣到價值觀整個翻轉。也正好接上追求永續的時代趨勢。認識我夠久的人都能見證這段轉變。

但我也明白大部分的人的工作與生活可能還是開車、騎機車在幾個定點間固定往返,也就少了這種啟發的機會。如何讓大部分的人都能儘快建立新的價值觀?

低價的交通月票,不論區域或跨區,是個促進行為改變的好機會。以往的定價真的只有通勤划算。如今(以高雄的 399 元為例)更多人用得上。

公共運輸比速度或許比不過人們騎機車從門口到門口,但是時間不是唯一的價值。公共運輸帶來的安全、移動的自由與廣度、探索的機會與樂趣以及同行者的情感交流,都是更高的價值。

所以政府的宣導也不要只把焦點放在價格。更應該聚焦行為與價值改變。要「教」民眾使用月票,也就是說讓他們跳脫「通勤」的刻板印象,看到更多使用情境與方式。也要多在價值主張上引導民眾建立新的價值觀,讓他們覺得使用公共運輸是正確、現代且值得誇耀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