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寂寞鐵道》以電氣化前的南迴鐵路為軸,展開鐵道員的文化、性格、工作與家庭。相當難得的主題,也是一部相當傑出的紀錄片。
「你必須喜歡你的工作,才能勝任。」如果要用一句話描述這部紀錄片,大概就是裡面的這句話。出現在片中的鐵道員及所有相關人員都真心喜歡鐵道,真心喜歡他們的工作。這是這部紀錄片最迷人之處。
鐵道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從業人員的文化同樣比較封閉。一般人即使每天坐火車,對於系統內的文化往往也難窺其面貌。
我還記得三年前應邀參與台北車站大廳使用方案研討,第一次與台鐵高層接觸時的震撼。我跟許多政府單位與民間企業都有過交流,這是我第一次找不到溝通的節奏。像是來到某種桃花源。
一回生,二回熟,三年下來已經很熟悉台鐵的韻律。再看這部紀錄片就更有感觸。那種遺世獨立的封閉相當呼應片名中的「寂寞」。當然就像片中受訪的鐵道員說的,那不是「寂寞」,而是「孤獨」。 孤獨是可以享受的。
但是這樣的封閉也讓台鐵吃了不少虧。例如台鐵遇上一些事情覺得委曲,外人有時連想要同理與協助都不知如何開始。就像我三年前初次接觸時的感受。
也因為是封閉的系統,使用的語言都相當獨特(idiosyncratic),而且對系統外的世界不是很了解。所以台鐵不太知道如何跟大眾溝通。很多時候甚至缺乏自信,守不住核心價值,才會一被批評就動搖,也才會找設計師做一堆還不如台鐵自己做的設計。
台鐵明年就要公司化了。原本封閉的系統要正式被打開。在這個轉型的關鍵時期,很高興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可以幫助大眾更了解鐵道以及從業人員,也帶著台鐵更走近大眾一點。
紀錄片是在電氣化之前拍攝的,所以片中出現大量的柴電機車(R 頭)。我以前最愛的畫面就是柴電機車在非電氣化區間牽引列車的畫面。所有動力就來自一個機車頭。相當能展露柴電機車強大的力量。
但是這些柴電機車真的太老了。在片中看到的駕駛室都十分陳舊。台鐵新購 34 輛 R200 柴電機車的第一批已經到了。雖然僅兩輛,也算是標記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希望新車可以儘快投入營運。
鐵道的體驗是多重感官的。窗外的風景,列車行駛的各種震動與聲音,空氣中的柴油味、老舊車廂淡淡的金屬味與霉味,扶手與座椅的觸覺,以及便當的滋味。《南方,寂寞鐵道》展開的脈絡也賦予這些體驗更豐富的層次。
台灣人對於交通(或任何事)的態度常常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經常忽略了最有價值的體驗。這部紀錄片是一種啟發與引導,帶你回到車上,回到移到的過程,重新去感受與理解鐵道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