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觸的感覺

Kaohsiung Mass Rapid Transit
Kaohsiung Mass Rapid Transit
Kaohsiung Mass Rapid Transit

「是那種碰觸的感覺。走在任何城市,你和人們總會踫撞或擦身而過。在洛杉磯,不會有人來踫到你。我們總是在玻璃和金屬組成的車廂裡。我想我們就是太懷念碰觸的感覺,才會為了想要有些感覺而撞在一起吧。」這陣子,在高雄捷運的車廂內看著來自各地的人們,總是會想到電影《衝擊效應》開場的第一段話。

大眾運輸系統長期不發達的高雄市,長久以來人們也一直都在玻璃和金屬組成的車廂裡。即使騎機車,也只有等紅燈的短暫時間身邊有些人。高雄人出了家門就直接開車或騎車到目的地,和認識的同事工作一整天。離開辦公室又直接開車或騎車回家,回到家人身邊。在高雄捷運通車之前,高雄人幾乎沒有「一群陌生人共處一室一段顯著的時間」的經驗。

高雄捷運通車,為我們找回踫觸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我們有更多機會仔細觀察陌生人。當然,也有更多機會被陌生人觀察。互相觀察以外,陌生人之間互動的機會也多了。在這樣的觀察與互動中,人們開始對來自與自己不同群體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基於實際觀察與互動的了解愈多,就愈能避免自己受到各種刻板印象的影響。

在高捷正式通車之前,我曾兩次試乘。第一次是 2006 年 11 月,第二次是 2008 年 2 二月。每一次,我都特別仔細地觀察身邊的人們。但是印象最深的,還是正式通車之後的觀察。一開始,真的是很亂的。人們不懂得先下後上,不懂得讓座,到站不懂得注意一下是否妨礙別人下車。但才過了半個月,亂象就減少很多。那種伴隨踫觸的感覺而來的實際觀察與接觸,讓人們變得更能同理他人,變得更有教養

DPP's Discriminatory Ad
DPP's Discriminatory Ad
DPP's Discriminatory Ad

從捷運三多商圈站走回街上,看到大遠百旁公車站的民進黨總統大選廣告,高捷帶給我感動立即消失。廣告的文案只有短短三句話,卻強烈反映了對中國的教育、產品與人力品質的刻板印象:

  • 馬蕭主張「承認中國學歷」:當假學歷湧入台灣,你我如何生存?
  • 反對馬蕭「兩岸共同市場」:中國廉價傾銷,我們的產品怎麼辦?
  • 反對馬蕭「兩岸共同市場」:廉價勞工來了,你我還有工作嗎?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刻板印象。對於那些不屬於「我們」的人,我們很容易覺得他們跟我們「非常」不一樣,覺得他們「都有」某種特質。心理學家早就發現,人們很容易高估群體間的差異,低估群體內的差異。在我們的心中,「他們」的負面特質也較正面特質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這樣的推論傾向,正是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之一。

疏離只會強化刻板印象,讓這樣的刻板印象持續在人們心中喚起對特定群體的偏見。偏見導致歧視,歧視又會讓人們更加疏離。疏離又會強化刻板印象,如此惡性循環,無窮無盡。這個問題在台灣原本一直就很嚴重,而且不只針對外國人,更針對同樣居住在台灣的人。台灣人不僅經常因為他人的出生地、國籍、族群、性別、職業、宗教、身心狀況甚至家庭背景不同就公然表達心中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很多時候還表達得很得意。

民進黨的總統大選廣告,非常刻意地強化人民心中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一個國家的主要政黨不僅沒有努力提供足夠的訊息讓人們形成更精確的印象、化解偏見並減少歧視,反而反其道而行。我個人一直非常欣賞謝前市長,他的貢獻我們高雄市民有目共睹。但任何政黨刻意強化刻板印象、誘發偏見與鼓勵歧視的行為,無論如何都不該被容忍。

延伸閱讀:衝擊效應在台灣TVBS 新聞歧視外籍配偶TVBS 新聞歧視身心障礙者菜市場名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