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爆炸的省思

七月三十一日深夜,高雄市前鎮區因石化液體自地下管路滲漏引發大爆炸,造成二十多人死亡,兩百多人輕重傷。很多人忘了高雄是工業城,更沒有意識到有這麼多輸送危險物質的工業管路經過人們生活的區域。這場災難也讓高雄再也無法迴避產業升級的問題。

Kaohsiung Explosion (Yixin Rd.)

我從小在這次爆炸的區域內長大。即使是現在的住處,以及其他家人的住處,也不過就在爆炸區域周邊一公里的範圍。這是個我再熟悉不過的區域。每一條路,每一條街,只要你講得出名字,我就可以回憶它的樣貌。從網路上看到現場景象,心是很痛的。

在我小的時候,工業,不論是水泥、合板、拆船、煉鋼或石化,就已經為這座城市帶來很多問題了。高雄市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全台灣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在那個年代,我們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很少看到藍色的天空,很少聞到新鮮的空氣。我們更少看到清澈且沒有臭味的溪流。

當年,在一場又一場的街頭抗爭中,都一直有要求這些工廠關閉或遷移的聲音。這麼多年過去,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產業環境的轉型,有些工廠的確搬走了,但還有很多工廠還留在高雄。也許因為空氣污染的情況改善了,讓市民不太注意到它們的存在。但是它們還在。

即使是環境問題也沒有全面改善。日月光還是偷排廢水到後勁溪,長昱興業公司私接暗管偷排強酸廢液進入阿公店溪。你如果有機會到林園工業區周邊的社區,你會發現污染還是很嚴重。至少我每次去林園,都會想起三十年前的高雄市區。

當年,工業或許促進了台灣的經濟發展,或許帶來了在地的就業機會,但 2014 年畢竟不是 1980 年。這個世界在過去四十年前歷經了從個人電腦到網際網路的兩次資訊革命。如今,人們生活的方式與生活所依賴的一切,經濟活動的組成,都跟工業時代不一樣了。

高雄能不能跟上這個世界?能不能逐漸減少勞力密集產業的比重,加速知識密集產業的形成?能不能讓這個城市的產業升級,從製造升級到設計,從代工升級到品牌?能不能促進本地服務經濟的發展?能不能重新找到這座城市的獨特性,找到新的自我認同?能不能以在地的特性與台灣甚至全世界共創價值?

高雄的產業早該轉型。這場爆炸是最後一記重擊,也是最後一次提醒。沒有,也不該有下一次。不論地方或中央的主政者,如果沒有把高雄帶向更高層次的視野與決心,你們對得起這次大爆炸的受害者與受災戶嗎?

願罹難者安息,傷者早日康復。也願高雄能在災後浴火重生。

(本文所附照片經原拍攝者、我的朋友換日線授權使用。)

延伸閱讀:高雄產業轉型的方向從來沒有奇蹟台灣企業的創新困境品牌的本質設計與服務的價值我們需要怎樣的高雄?徹底消除高雄市空氣污染、須全體市民工廠共同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