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PQ4R 閱讀法增進閱讀效能

PQ4RThomas 與 Robinson (1972) 提出的閱讀方法,由六個步驟組成:略讀(Preview)、提問(Question)、閱讀(Read)、反思(Reflect)、覆誦(Recite)、複習(Review)。適當使用,可以有效增進閱讀效能。在這篇文章中,我逐一說明各步驟的作法,並提供「為什麼要這樣做」的認知心理學解釋。

略讀(Preview)

  • 怎麼做:快速瀏覽一遍你要閱讀的內容。首先閱讀目次表以了解內容結構,然後略讀一遍內容。如果是教科書,主要就是讀主標題、副標題、重點標示的關鍵詞句以及各種圖表;其他內容不需要逐字逐句細讀,快速掃過即可。
  • 為什麼:理解是用既有的知識與經驗解釋輸入的訊息以建構整合表徵的過程。預覽式的略讀可以喚起記憶中的相關知識與經驗,這是理解的基礎。略讀也可以幫你了解章節的基本結構,讓你可以為即將建構的整合表徵先在心中搭好鷹架。

提問(Question)

  • 怎麼做:當你略讀時,提出關於內容的問題。如果是教科書,一個非常簡單的策略是:把各主、副標題變成問句。例如,如果標題是「環境剌激產生的失誤」,你的問題就可以是:「什麼是環境刺激?」、「什麼是失誤?」、「為什麼環境刺激會產生失誤?」。
  • 為什麼:提問可以喚起你的閱讀動機,讓你由被動轉為主動。主動的閱讀態度可以讓訊息在比較深的層次處理(levels of processing),而認知心理學家早就發現,訊息在心中處理的層次越深,記憶的表現也越好。

閱讀(Read)

  • 怎麼做:帶著你剛剛準備好的問題,從頭開始仔細閱讀。在讀每一段之前,先問自己問題。讀的時候,試著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是一個主動的反覆問答過程,而不是被動的「看書」。
  • 為什麼:主動帶著問題閱讀並尋找答案,讓你理解得更好,不會像被動閱讀一樣經常一知半解卻不自知。問與答的過程也能加深訊息的處理層次,讓你記得更好,不會像被動閱讀一樣經常讀過就忘。

反思(Reflect)

  • 怎麼做:試著將剛剛理解的內容跟自己記憶中的其他訊息關聯起來。試著找出閱讀的內容和自己過去學到的其他知識的關聯,和自己生活經驗的關聯,以及章節內部各部分的關聯。如果有矛盾的地方導致無法與過去知識與經驗整合,就再讀一遍,試著找出矛盾的原因並促進整合。
  • 為什麼:將讀到的內容精緻化(elaboration),可以讓理解更全面,並強化與記憶中其他訊息的連結。很多時候我們忘了某些訊息,不是因為訊息從記憶中消失了,而是我們失去了那個訊息的提取線索(retrieval cues)。反思的過程可以讓讀到的內容與原有的記憶整合得好,未來就可以提供更多的提取線索,讓你更不容易忘記。

覆誦(Recite)

  • 怎麼做:試著回憶剛剛讀過的內容。利用你之前準備好的問題,或是利用書上的各主、副標題,嘗試說出各段的內容。如果沒有辦法講出來或不太確定講得對不對,就再回去讀一次。
  • 為什麼:記憶是理解的副產品,如果確實理解了,就能夠很容易回憶出來。如果回憶不出來或對自己的回憶沒有信心,你就知道自己並沒有充分理解,需要再讀一次。

複習(Review)

  • 怎麼做:一段時間之後,主動複習內容。拿出你之前準備的問題,或是看著書上的標題,並嘗試回答。如果你不太確定,就再重讀一次那個部分。
  • 為什麼:人的記憶非常容易受到干擾(interference)。後來的學習會在記憶中建立新的連結,而這些新連結有可能會影響你對先前學習內容的提取。例如,記憶中連到先前內容的線索因為之後的學習而與新的內容連結,就會導致你不易想起較早的學習內容。複習可以強化連結,讓你不易遺忘。

延伸閱讀:閱讀與電影欣賞心理學認知與學習策略閱讀做為一種技能為什麼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