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電影欣賞心理學

閱讀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發明的最複雜的認知技能。要將印刷的符號解碼還原為有意義的語言,涉及了包括知覺、記憶、語言和思考等認知歷程及不同認知歷程間的交互作用。閱讀技能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反覆的練習才能熟練,也不是每一個人最終都能熟練地閱讀。

閱讀,是一種適應性的技能。在現代生活中,許多溝通的方式是透過文字進行的。能夠熟練地閱讀,是適應現代社會的必要條件。藉由閱讀,我們探索世界。不僅探索現實的世界,也探索想像的世界。

閱讀,是一種全腦的活動,能夠訓練我們的思考能力。閱讀是一種主動建構的歷程,讀者不僅要認字、認詞,還要能夠使用背景知識來理解語言,在心中建構一個抽象表徵。閱讀不只有助於語文學習,更有助於想像力與抽象思考能力的建立。

閱讀,也是科學家了解人類認知能力的主要管道之一。研究閱讀,讓我們有機會一窺認知歷程運作的本質。這些認知歷程包括知覺、注意力、記憶、概念與理解、推理、問題解決、判斷與決策等。

一般人談閱讀,多半著重在閱讀的內容與媒介,而忽略了基本的認知與閱讀技能。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邊許多成年人的閱讀技能都算不上熟練,更不用說是還在學習閱讀的孩子了。推廣閱讀,應該以「閱讀作為一種技能」為主軸,才有實質意義。先有技術,才有藝術。懂得蓋房子,才可能蓋出漂亮的房子。

電影與閱讀其實很相似。兩者的內容都是有結構的,都是以線性的方式呈現訊息,也都可以任意擴張或壓縮時空,並任意在寬廣的時空範圍內來回穿梭。而看電影和閱讀也是很相似的。兩者同樣是一種主動的認知歷程。看電影的觀眾不是被動地接收影像與聲音,而是主動加上自己的背景知識來理解電影,並在心中形成一個整合的抽象表徵。

電影的獨特之處,在於可以處理的主題範圍幾乎是無限的,而且能夠傳達高度的真實感。電影是所有藝術形式之中最通俗的,任何人都有能力欣賞任何形式的電影,只要願意接納與嘗試。電影也是一種健康的、暫時性的解脫,讓人們暫時離開現實,進入想像世界。

很可惜的是,這個社會上大部分的成年人,在離開學校後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人們不再願意接受與自己的偏見或信念不一致的觀點,也不再願意試著了解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這樣的態度是普遍性的,不只對電影如此,對生活中的其他向度也是如此。

多看電影是有益健康的,多看不同性質的電影更有助於讓自己視野更開闊,對不同的人事物更寬容。孩子應該從小就開始學習欣賞電影。如此,當他們長大以後,就懂得對不同的電影有不同的期待,而不會排斥特定類型的電影,也不會用單一標準來衡量所有電影。

成年人更應該認真檢視自己的學習態度,讓自己再度成為一位更包容的學習者。我之所以說「再度」,是因為那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且願意主動學習。每一位成年人其實都還保有這樣的潛力,只是在成長過程因為愈來愈沒有機會發揮而遺忘了。

(2007 年 7 月 12 日於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主辦之「閱讀與資訊社會」研習班發表的演講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