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定位的需求分析

相片定位(photo geotagging)指的是為相片加上拍照地點的地理資訊,例如經緯度與高度。最方便的方式是使用具備 GPS 功能的相機(例如 Nikon COOLPIX P6000)或是照相手機,在拍照時由系統自動定位。若使用一般相機,則可搭配 GPS 軌跡記錄器,事後再以電腦軟體自動依據拍攝時間從 GPS 軌跡中找出拍攝位置並寫入照片中。幾乎每個使用相機的人都有相片定位的需求,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大部分的人整理照片的方式大概都是這樣的:回到家中將相機接上電腦,將在相同日期、活動、或區域拍的照片放在同一個資料夾。然後,再為資料夾取一個包含日期、活動與區域名稱的名字,例如「2005-02-20 墾丁班遊」、「2009-02-10 國中同學會」,諸如此類。日後看照片時,再利用資料夾名稱與照片的細節幫助自己回想拍照時的情節。

人的記憶能力並不差,但離完美也有一段顯著的距離。隨著照片數量越來越多,間隔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在看照片時也越來越容易出現無法回憶或回憶錯誤的情況。這種情形特別容易出現在一般人最常拍攝的、以人為主體的生活照,因為背景中未必有足夠的關於拍攝地點的線索。當然,在資料夾的脈絡中,還是可以猜出大概的區域。但確實的位置,就未必回憶得出來了。

就像下面這六張照片,不論從貓的樣貌或背景的物體都不容易看出來在哪裡拍的。如果我無法回憶每一隻貓的位置,看照片時的樂趣就少了些。是的,貓的模樣本身就很有趣味,這也是當初拍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如果有精確的地理資訊,再利用 Picasa 相片管理軟體將照片在 Google 地球上顯示出來,我就能夠進一步回憶當時的情境。例如,「那隻是在鹽水橋南老街的某個街角遇到的」,或是「那隻是在花蓮糖廠遇到的,那時我剛停好車,正要……」。情境加主體,才是全部的趣味。

Sleeping Cat Cat Cat Cat Cat Cat

我們知道自己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為了避免遺忘,我們都有記憶輔助工具的需求。便利貼、筆記本、檢核表、地圖上的圖釘、照片的註解、資料夾的名稱等,都是常用的的工具。但是,為了使用這些工具,我們需要做一些額外的事。例如,用筆記本記下拍照地點,一定得拍完就記,否則過沒多久就忘了。而且,因為要多花時間與認知資源做一些事,也讓我們不能專心拍照。

相片定位正是一種不會干擾主要活動也不佔用認知資源的記憶輔助工具。不論是使用具備 GPS 功能的相機或照相手機,或是使用一般相機搭配 GPS 軌跡記錄器,拍照時的位置都會被自動記錄下來。我們可以全心注意眼前的一切,當注意到有趣的景象時就可以立即將它們拍下來。拍完一張照片後也可以持續注意環境,不會因為停下來寫筆記而錯過了什麼。

既然如此,為什麼使用者對相片定位裝置的接受度不高?原因有二。

  • 不佳的易用性讓已經意識到有相片定位需求的使用者望之卻步。智慧型手機的複雜度仍然顯著高於傳統單一功能的手機或相機,而且要順利操作這類裝置所需要的基礎知識(GPS、AGPS、WiFi、3.5G/HSDPA/UMTS、藍牙、封包、作業系統……)是大部分的使用者欠缺的。此外,GPS 軌跡記錄器的電腦端軟體因為只由一兩位工程師開發,使用者界面通常也設計得非常不好。
  • 不當的行銷策略讓使用者不易看到自己的需求。就以台灣 Nokia 2008 年下半年的「地標由我定,帶你去旅行」活動為例,錯誤地把「相片定位」視為一種特殊的「發現新地標並上網與人分享的活動」,而不是普遍性的「記憶輔助工具」。這樣的行銷方式只會更加強化一般人心目中「我不需要這樣的手機」的認知。很明顯地,行銷團隊對於裝置功能以及目標使用者的特性,都不夠了解。

延伸閱讀:療癒公路我不喜歡手機,但是……GPS 軌跡記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