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能否產生意識(五):結語

機器能否產生有意識的心靈?我們覺得蟑螂可能沒有意識,我們覺得烏賊可能沒有意識,但我們覺得黑猩猩有意識,也覺得人有意識。你的電腦沒有意識,民航機的自動駕駛系統也沒有意識,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能製造出運算能力和人腦一樣強大的機器,這樣的機器會不會像「魔鬼終結者」中的 Skynet 一樣產生意識?在一般人的直覺中這是可能的,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基於類似假定的電影。

然而,電影終究只是一種想像,直覺也未必正確。事實是否就是如此?我們並不知道。「機器能否產生有意識的心靈」其實跟著幾個相關的問題:「物質與意識的關係為何?」「心與腦關係為何?」「人腦是不是一種機器?」而這些問題,也都還沒有確切的答案。這些不只是哲學問題,也是人工智慧、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問題。

我喜歡跟醫學生談這些問題,因為它們對醫學生是重要的。我們應該在醫學系前兩年的醫預課程及第三、四年的基礎臨床整合課程中,廣泛介紹從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等不同的科學領域,讓學生有機會檢視自己關於「人是什麼」的種種假定,了解科學的可能性與局限性,並建立跨領域的觀點。如此,醫學生不僅能夠建立對人與科學的全貌觀,更能敏銳察覺自己心中對世界所作的種種假定。我相信,增加基礎科學課程的廣度和深度,比起增開一些不脫刻板印象的所謂「醫學人文」課程,必定會對醫學教育有更實質的貢獻。

參考文獻

Churchland, P. (1988). Matter and consciousness: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mind. The MIT Press.

Gazzaniga, M. S., Ivry, R. B., Mangun, G. R. (2002).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e biology of the mind (2nd. ed.). W. W. Norton & Company.

Russell, S., & Norvig, P. (200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 (2nd. ed.). Prentice Hall.

「機器能否產生意識」全文分五部分,自 2006-06-19 至 2006-06-23 分五日發表,此為第五部分。全文結構如下:

  1. 人工智慧與意識心靈
  2. 「義腦(Brain Prostheses)」實驗
  3. 「中文室(Chinese Room)」實驗
  4. 「桶中之腦(Brain in a Vat)」實驗
  5.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