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跳出框架的想像力以及不怕犯錯的勇氣:小兒子音樂劇《沙發有黑洞!》
一家人掉進另一個宇宙,體驗自己的另一面,重新認識自己與反思家人間的關係,最後回到自己的宇宙和解。不,我說的不是《媽的多重宇宙》,而是 AM 創意的2022 小兒子音樂劇《沙發有黑洞!》。
Read More 找回跳出框架的想像力以及不怕犯錯的勇氣:小兒子音樂劇《沙發有黑洞!》一家人掉進另一個宇宙,體驗自己的另一面,重新認識自己與反思家人間的關係,最後回到自己的宇宙和解。不,我說的不是《媽的多重宇宙》,而是 AM 創意的2022 小兒子音樂劇《沙發有黑洞!》。
Read More 找回跳出框架的想像力以及不怕犯錯的勇氣:小兒子音樂劇《沙發有黑洞!》林志玲在今年六月出版的《剛剛好的優雅》中寫她的處世哲學與修養之道。近日讀完此書,印象深刻。一切都優雅得剛剛好,一如這本書的書名。
Read More 剛剛好的優雅,剛剛好的志玲姊姊持續運動第 365 週,滿七年。總共 3,039 次,2,078 小時。平均每週 8.3 次,每次 41 分鐘。第七年各類型運動佔總時數比例大致是跑步 61%,肌力訓練 29%,步行 5%,自行車 5%。
Read More 持續運動七年記:健康是動與靜、訓練與生活的平衡《捍衛戰士》三十六年之後,《捍衛戰士:獨行俠》精準重現了一致的質地與結構。但是電影的焦點從當年的劇情轉移到角色,也就是 Maverick。(無雷)
Read More 《捍衛戰士:獨行俠》:傳承、放下與向前生活或工作難免遇上缺乏動力的時候。很多人以為需要的是激勵。但是激勵通常沒什麼用。唯有當你清楚知道一件事的意義,你才會全心投入。以下分幾個層次展開這些意義。
Read More 缺乏動力?你需要的不是激勵,而是意義很多中年人都有年齡心魔,覺得自己幾歲了就應該或必然如何。久而久之就與世界脫節,憤恨抑鬱。其實擺脫桎梏不難,就在一念之間。
Read More 中年人的年齡心魔,以及如何擺脫桎梏三月三日上午全台無預警大停電。發生當下手機網路不通。我走出室內,來到戶外。原本是想看一下究竟是只有我的社區停電,還是範圍再大一點。
Read More 電停了,時間也停了下來先喜歡自己,才能放下,也才能跟自己和解。這是我過了五十歲之後的這些年最深的體悟。
Read More 先喜歡自己,才能跟自己和解以華人家庭為主題的電影經常以衝突展開,再逐漸由虛性和諧轉到實性和諧。阮鳳儀的《美國女孩》拋開這套模式,精準展現…
Read More 《美國女孩》:我們終究要學會放下林正盛導演的《地球迷航》紀錄片呈現妻子韓淑華成立的多寶藝術學堂裡四位不同年齡的自閉症者的世界。我很榮幸應邀參與十月三十日在高雄的特映會。本文就用我在影片結束浮現腦中的三個關鍵詞來展開我非常主觀的觀影體驗。
Read More 魔法、認同與真實:我的《地球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