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的困境與突破
立委蘇清泉、江惠貞、吳育仁等人提案修改心理師法,將現行國考應考資格由碩士下修為學士。這搞不清楚狀況的提案引起許多批評。然而這也再次突顯了台灣心理師多年來一直未能突破的困境:工作環境不佳,且未獲足夠重視。
Read More 心理師的困境與突破立委蘇清泉、江惠貞、吳育仁等人提案修改心理師法,將現行國考應考資格由碩士下修為學士。這搞不清楚狀況的提案引起許多批評。然而這也再次突顯了台灣心理師多年來一直未能突破的困境:工作環境不佳,且未獲足夠重視。
Read More 心理師的困境與突破台灣的不同世代間經常猛烈地批評對方。是的,不同世代的確有不同的特質。但這些特質並不是人們「本來」就有的,而是適應的產物。成長脈絡不同,適應的挑戰不同,塑造出來的特質也不同。
Read More 世代戰爭在台灣2013 年 11 月 15 日,我應邀到高雄醫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師研討會演講。回到與我的人生有十四年交集的學校,很高興。地點在剛啟用的國際學術研究大樓(國研大樓)階梯教室。新大樓,新教室。座椅的設計是自動收合的,看起來很棒。但實際使用時就遇到問題了。
Read More 椅子的考驗2013 年 4 月 24 日,我到台大心理系討論會對研究生與老師們作了一場演講,講題是「一個認知心理學家的探索旅程:從認知到設計,從學界到業界」。主軸是分享自己從 1988 年進心理系至今 25 年一路上的觀察與感觸,同時介紹使用者經驗設計,並反思國內的心理學教育。
Read More 心理人的心裡話二十四年前當我還是心理系大一新生的時候,親友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你念這個有什麼出路」,而我的回答「想要了解心智如何運作」顯然不能讓大部分的人滿意。通常我會再被問到「了解之後有什麼出路」,然後雙方就進入這種問答的無窮迴圈,直到一方放棄為止。
Read More 心理、溝通與生活我的新書《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由寶瓶文化出版了。這是一本洞察生活的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心理學的觀點解釋我自己生活中的觀察,不論是對自我或世界的。這是為我自己以及所有想要持續探索自我、發現世界、認真生活、充實人生的成年人與青少年寫的書。
Read More 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一百零一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分發入學今天放榜了,共錄取 59,696 人。我比照之前統計八十三到一百年大考榜單的作法,把每一個全名分成「姓氏」和「名字」兩部分,然後分別統計出現次數。
Read More 一百零一年大學考試分發入學榜單常見姓名上週末,你們結束了大學生活,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或許我沒有機會陪伴你們度過大學的最後一年,但對你們順利畢業感到的驕傲絲毫沒有減少。是的,我們都不免有些遺憾,然而人生原本就不完美。從遺憾中找到意義,我們才能繼續前進。
Read More 從遺憾中找到意義人類智慧是演化適應的產物,也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晶。隨著人們必須適應的環境越來越複雜,智慧的發展也必然會和過去不同。我們或許無法完全預測未來,但有一些趨勢是現在就看得出來的。
Read More 智慧的未來又到了畢業季,很多學生已經開始籌辦謝師宴了。法務部廉政署《校園誠信管理手冊》裡「教師不可接受邀宴」的指引最近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很多人把批評的焦點放在指引本身的荒謬,但我覺得更應該被討論的是謝師宴這個習俗的本質。
Read More 謝師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