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不同世代間經常猛烈地批評對方。是的,不同世代的確有不同的特質。但這些特質並不是人們「本來」就有的,而是適應的產物。成長脈絡不同,適應的挑戰不同,塑造出來的特質也不同。
先說成長於解嚴前的世代。他們的世界相對穩定:資源有限,例如大學聯考錄取率僅三成;工作單純,類型不多且可明確定義;職涯固定,一個專長可以用一輩子。在這樣的環境成長,很容易被塑造出積極競爭資源、尋找穩定工作與依循既有軌道前進的價值觀。
再說成長於網際網路普及後的世代。他們的世界變化快速:資源比過去豐沛,工作類型比過去複雜且經常隨著時間改變,職涯也不像以前那麼容易預期。在這樣的環境成長,創意比勤奮更能有效獲得資源,擁抱不確定性比埋頭追求穩定更能找到好工作,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與挑戰傳統的精神比遵循既定的遊戲規則更能實現自我。
年長世代相對保守的價值觀讓他們只注意穩定工作與生活的小小世界,忽略了世界在過去二十年的劇烈轉變。他們對年輕世代的期待與要求也因此經常顯得不合時宜。即使注意到世界變了,也會感到恐慌。他們能夠理解的只剩下那些沒有改變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父母要孩子去考公務員。
很多人在比較台灣與大陸年輕人的差異時也很容易忽略環境的影響,過度傾向內在歸因。兩岸年輕人成長過程必須適應的環境截然不同,塑造出的特質也必然大不相同。去脈絡化的比較沒有任何意義。
年輕世代對這些不當的期待與要求當然很反感。其實,人都不喜歡不確定性。年輕人何嘗不想要過穩定的日子?但這個世代已經不再能夠像上個世代一樣以年輕時在學校學到的一技之長從事某種工作直到退休。這個世代面臨的挑戰是上個世代沒有經歷過的。年長世代不僅不能同理,還強加舊世界的規矩。年輕人怎能不難過不生氣?
委屈之餘,年輕世代也要有所警惕。現在的四年級生嫌五年級生沒吃過苦,六年級生嫌七年級生不夠抗壓,八年級生要嫌九年級生什麼?人都會老。如果不能持續成長,老傢伙的優越感只會在小傢伙變成老傢伙之後換一種面貌繼續輪迴下去。
年長世代要認清現實。不要再以為自己什麼都懂,要加快腳步跟上世界。與其一成不變過一生,不如把握有限的人生重新認識世界。每一天都應該比前一天多一些新的學習與啟發。
人力銀行也別來亂。或許因為企業主多半較年長,人力銀行的價值主張也經常來自舊世界。但如果你不夠了解現在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你就不會真的幫到企業主的忙。如果你連自己的定位都不清楚,也不會有能力協助年輕人就定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