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之後
二十年前,台灣正處於解嚴前的轉型期,面臨許多改變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在問:台灣要往哪裡去?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與龍應台的「野火集」剛出版,很能反映當時的社會趨勢。現在三十五歲以上的人應該都記得,那個時代的台灣人對台灣社會的自我批判非常強烈,反省也非常深刻。
Read More 二十年之後二十年前,台灣正處於解嚴前的轉型期,面臨許多改變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在問:台灣要往哪裡去?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與龍應台的「野火集」剛出版,很能反映當時的社會趨勢。現在三十五歲以上的人應該都記得,那個時代的台灣人對台灣社會的自我批判非常強烈,反省也非常深刻。
Read More 二十年之後時值暑假,前往公共場所的人比平常多很多。人多,不管做什麼都要排隊。上個月,我在海生館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才進得了該館最有名的白鯨生態教室。排隊是小事,但如果仔細觀察人們排隊的習慣,可以看出行為背後的基本思考特性。
Read More 不會排隊上周末,高雄市議員補選投票日當天,和另外近七成市民一樣,我沒有投票。我選擇了參觀兩場當天在高雄市正式開展的展覽:高雄市立美術館「懷德史密斯繪本原畫展」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人體大探索展覽」。
Read More 高雄人的蛻變七月一日起,警政署開始交通大執法,推動「路權優先安全第一」專案。眾所周知,台灣駕駛人違規早就成了習慣。在這樣一個全民違規的國家,短期嚴格執法,其實很難改變現狀。
Read More 全民違規的國家嘉義縣一處地下爆竹工廠發生爆炸,現場六人慘遭炸死。十年來,類似的事故已經奪走六十二條人命。同一天,交通部表示有意限制駕駛人視線範圍內不得裝置行動電視以維護行車安全,卻遭到部分計程車駕駛及行動電視業者反對。兩個看似無關的事件其實反映了同一種心理:人們對風險的知覺出了問題。
Read More 風險不知覺跳樓逼婚,槍傷女友,教練殺死深愛的學生,計程車司機為排班衝突互毆。最近,很多人會問:我們的社會怎麼了?從心理學的觀點,這些表面上看起來沒有關聯的事件,其實具有同樣的深層本質:這些事件的當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差。更嚴肅的是,這似乎是台灣社會普遍的現象。
Read More 解決問題的能力台大最近公布各系新生人數排名前十大高中,被批評為「製造明星高中」。老實說,明星高中並不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Read More 明星高中的誕生詐欺集團猖獗,台灣人不分族群、黨派、年齡、性別、職業、學歷,統統被騙。政府雖已宣示掃蕩詐欺集團,但現象本身還是令人困惑。
Read More 被騙的為何是你?教育部早在十七年前就已解除髮禁,但據報導,目前多數國中仍實施髮禁。報導指出,學校實施髮禁是「為了學生的衛生和成績」,某國 中老師說可以經由孩子的髮型、服飾,及早發現孩子品行變壞的跡象。也有學校說,學生理短髮才有學生樣子,學校也好管理。
Read More 創造力 從髮禁解除開始不久前,行政院游院長發表了一番「美國家長帶孩子去運動,台灣家長帶孩子去補習」的言論。之後,我特別透過媒體觀察了家長的反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課業繁重,不得不補習。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小學畢業後進入國中,第一次段考考得不好,回家後哭著說覺得自己好爛。所以,帶孩子補習的理由是讓孩子考好一點,減少孩子的挫折感。我想,那些沒有投書各大媒體的家長,必然也持著類似的理由吧!然而,課業繁重,就非得補習不可嗎?孩子的挫折感,可以用補習來減少嗎?個人在此願和家長們分享一些個人的經驗與想法。
Read More 少一點補習,多一點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