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北車大廳也找回了原本的溫暖
COVID-19 疫情禁止群聚的期間,北車大廳這個曾經溫暖的空間冷清了三年。如今隨著疫情趨緩,北車大廳也找回了原本的溫暖。
Read More 疫情趨緩,北車大廳也找回了原本的溫暖COVID-19 疫情禁止群聚的期間,北車大廳這個曾經溫暖的空間冷清了三年。如今隨著疫情趨緩,北車大廳也找回了原本的溫暖。
Read More 疫情趨緩,北車大廳也找回了原本的溫暖電車回到路面是好的設計。不只輪椅與嬰兒車使用者避免上下樓及上下公車的麻煩,一般人進出與移動也更方便了。這是人本交通的現代地景。
Read More 高雄輕軌:人本交通的現代地景「小時候,印刷是日常,數位只在資訊展。長大後,數位是生活,印刷進了博物館。」這是我三年前走訪臺灣印刷探索館時寫下的感觸。
Read More 紙書的鄉愁我一輩子愛看電影。大約二十年前認真建立了一套電影欣賞的紀律。一開始是為了我的電影課教學所需。所謂教學相長。雖然多年不開課了,直到今天還是這樣訓練自己。
Read More 我的電影欣賞紀律現代公共圖書館真的是比咖啡館更寬敞舒適的空間。有冷氣、網路,而且免費。更好的是,不管想到什麼都有相關的書可以查閱。
Read More 圖書館與我一般人總認為行為改變要有誘因。也不能說不對,畢竟人非常依賴習慣。但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現代價值觀的建立。
Read More 公共運輸:價值觀是最強的行為驅力週末臨時起意,用高雄交通月票從市區搭客運往返旗山,來個半日遊。全程順暢,而且沒有額外的交通費。月票真的拉近了城鄉的距離。
Read More 旗山就在隔壁:高雄 399 交通月票拉近了城鄉的距離非常榮幸應邀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 111 年度「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四月六日的媒體直擊團,參訪三所學校的校園改造成果。我不是媒體,所以只會簡略介紹。主要是分享個人觀察與感想。不代表學校、設計團隊或設研院觀點。
Read More 真正的美不在空間設計,而在生活體驗:「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實地參訪心得你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耳語傳來,很多人死掉。然後身邊的人也開始莫名其妙死掉。觀眾和電影裡的人都陷入「有怪物殺人但不知道怪物是什麼」的恐懼中。這是《迷霧驚魂(The Mist)》,也是《悲情城市》。
Read More 《悲情城市》:侯孝賢的《迷霧驚魂》頂尖競技運動員幾乎都有過人的體能天賦。透過訓練,他們將體能推向天賦的極限。但過人的天賦能否轉化為過人的表現,關鍵因素往往在心理層面。
Read More 追求卓越表現,從打造心理韌性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