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鴨鴨,十年之後

荷蘭藝術家霍夫曼的巨型黃色小鴨睽違十年之後重返高雄愛河灣。這次來了兩隻。我也回到港邊湊個熱鬧。當我看著它們的時候,也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Rubber Duck

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

這十年間我最大的改變是八年前開始養成運動習慣。至今已連續八年五個月,累計 439 週未曾間斷。飲食與休閒習慣也跟著改變。如今雖然老了十歲,體態、體能與健康狀況比十年前好很多。

這十年當然也有各種起伏。但是運動絕對是最大的改變。當年我沒有想過十年後的樣子,但我喜歡現在的樣子。你呢?十年前,你想像過十年後的自己嗎?

更永續的移動方式

今天搭捷運到中央公園站,走到漢神百貨用餐,再走到光榮碼頭,沿著港邊走到輕軌駁二大義站,搭輕軌到哈瑪星站,再轉捷運,出站騎一小段 YouBike 回家。都使用交通月票。

我十年前就很積極使用公共運輸。但是當年還沒有輕軌,沒有 YouBike,也還沒有 399 元的交通月票。所以有些地方還是需要自己開車。如今幾乎不開車了。

更豐富的休閒生活

今天在現場觀察身邊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常就常來港邊休憩的。各個年齡層都有,而且蠻多都參與過歷年的燈會與大型活動。也就是說,閒著沒事來港邊已是高雄人的日常。

十年前光榮碼頭雖已開放,但還沒有今日的設施與規模。會把此地當成休閒場域的也不多。很多人可能真的是為了看小鴨才來的。也就是說,過了十年,包括我在內,因為港區公共空間的發展,人們休閒也更豐富了。當年黃色小鴨像是奇觀,如今更像是日常的點綴。

最美的風景是看鴨鴨的人

我十年前寫〈一起看鴨鴨〉就說過,置身人群中,觀察人們的面孔,你會發現大家都很快樂。單純的快樂。眼前這有著簡單形狀與色彩的物體真的觸發與釋放了很多人的正面情緒。

十年後依然如此。跟十年前不一樣的是,當年的心態是來看奇觀,很多人的行為也比較「觀光客」。現在是一種日常。尤其在經歷過歷年港邊各種聲光展演薰陶之後,大家的感受力更敏銳,反應也更細緻了。

市民與城市共同成長

從港區的開放到公共運輸的完善,城市的成長也帶動市民的成長。這是黃色小鴨相隔十年兩次出現在愛河灣帶來的最大的啟發。

十八年前我寫過一篇〈我們需要怎樣的高雄?〉提到「高雄人的生活形態或許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麼單純,高雄人工作以外的時間或許都待在家裡而不是在公共場所活動……」。當年還沒有捷運,港區也才剛開放一點點,市民的公共生活真的很少。

我當年說「高雄人需要多一點自信,不是那種帶著傲慢的自信,而是為自己的與眾不同感到喜悅與驕傲的自信。高雄人需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精緻……」十八年過去,市民與城市真的朝著這個方向成長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