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公共運輸在各地移動,尤其是工作行程,我都會留相當多的緩衝時間。寧可早一、兩班車出發,不要算得太剛好。不僅轉車從容些,多出來的時間也可以探索經過的環境。
十多年前就意識到,如果不是為了到某個工業區裡的某家公司或某個廠區講課或開會,我可能不會有機會轉這麼多趟車、經過這麼多陌生的地方來到一個更陌生的地方。下次再經過不知又是何年何月。
所以我很早就把為了工作移動的過程當成重要的休閒。從出發到抵達之間(當然還有離開之後到返家之間)的時間都是我的自由時間。那是我的小旅行。
移動過程我嚴格不工作。不管到了目的地之後要講課、會議、訪視或是評審,所有的準備工作一定是前一晚就完成。當天的移動時間都是我的休閒時間。
抵達目的地、換證進門,才結束休閒,開始正式行程。
我知道有些職業講師很愛強調在路上工作多有效率,寫了多少字文章,做了幾張投影片,手機還設了到站提醒避免自己專注工作到忘了下車,諸如此類。但我不是那樣的人。
我很少嫌搭車、等車或轉乘時間長。每個停留都是探索的時間。研究一下各地的公共運輸系統,逛逛車站與車站鄰近的街巷,看看在地的人事物。
我不太事先做這些路途中會經過哪裡的功課。大眾感興趣的,我未必覺得有意思。我覺得有趣的,未必在網上找得到有人記錄過。所以完全依賴進到陌生場域之後的直覺。
哪些是和我熟悉的環境不一樣的?哪些是我熟悉的環境沒有的?哪些是我熟悉的環境有、但這裡沒有的?夠敏感的話,這種直覺式的差異偵測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找到在地特色。
例如台北。我都說台北是現代的古都,有經濟起飛後台灣最早的都市計劃與鋼筋混凝土建築群。別的城鎮當然也有,但沒有台北的老,以及規模。所以我在正式行程前後也很喜歡去巡附近的街巷。
通常在場域中的時間真的很短。就是儘量感受與記錄,結束整天行程返家再找時間查資料,把這天到去了哪裡、經過哪裡、看到什麼的脈絡與細節補完。也有的時候是在車上先查資料,先整理一些。
新店是個有趣的場域。這幾年我去過技嘉、HTC、104、裕隆(HTC 和 104 還不只一次;或許還有其他公司我不記得了),也是在捷運站和目的地之間移動的過程中就順便鑽進社區裡繞繞。
這裡(還有台北的很多地方)當年開始欣欣向榮時,高雄熱鬧的區域大概就是哈瑪星、鹽埕、前金,再加上一點點鐵道兩側的三民區和鳳山市。其他都還沒市地重劃。
所以在台北無意間經過這些比較老的區域都覺得驚奇。高雄或台灣其他地方真的不太容易有這種上個時代的體驗。不是沒有這麼老的鋼筋混凝土建築,而是沒有這種數量與規模。
新店有台灣最美的電線桿街景。外國鄉民常問,為何日本動漫經常出現電線桿與電力線作為背景,甚至經常特寫?因為那是日本街景的標配,隨處可見的生活與視覺元素。新店就很有那種感覺。
位於裕隆總部的裕隆城最近開幕。我在網上隨口讚嘆:都沒想過這一帶可以一直塞東西(大樓)進來。就有在這一帶住過很長時間的朋友補充:我去過的技嘉、HTC,以前都是裕隆的汽車組裝廠。一切都明瞭了。真是字面意義的裕隆城。
不要小看這些看起來有點零碎的田野觀察。它們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樣本。尤其高鐵通車十七年來我更常動到各地的大城小鎮,長期累積起來其實可以拼湊出相當清晰的台灣全貌,尤其是公共運輸與地方發展的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