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想像中成為大人的自己是個怎樣的人?長大後,你想像中的理想生涯會讓你成為怎樣的人?來到中年,回顧半生,你成為理想中的大人了嗎?
我相信大部分的我們都一樣,終究沒有成為理想中的大人。因為我們面對的從來不會是理想中的世界,而我們當年也未必真的認識自己。
世界變化太快。別說十年後了,一年後我們都估不準。這世界本來就不可能成為我們當年理想中的樣子。而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我們持續探索真實的世界,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真實的自己。
我們成為怎樣的人取決於我們如何適應這個世界。我們在探索世界與發現自我的過程中成長。世界變了,自我也會跟著改變。於是我們重新探索世界,重新認識自我。重新尋找自我與的交集。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尋找第一次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我們開始想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想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想知道成年後的自己適合進入怎樣的世界做什麼事。
可想而知,這個過程是苦澀的。你需要大量的嘗試,而大部分的時候你會失敗、困窘、尷尬、挫折、受傷。但沒有經歷這些,你也不可能找到答案。
世界變化愈來愈快,自我認同不再只是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而是一輩子的功課。
我們的一生就在重覆這個回答「我是誰」與「我要往哪裡去」的循環。而自我與世界的關係是動態的。最理想的狀態不會是、也不該是當年想像中的樣子,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持續重新發現與定義的。
人生就像設計。你一開始想像中的理想設計未必是最好的設計。總要經過大量的、頻繁的、快速的失敗之後才會找到相對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案:能夠充分發揮自我的獨特性,為世界創造夠高的價值。
但是在台灣成長的人我們通常在青少年時期不被鼓勵探索自我與世界,也就不太有從試誤中學習與成長的機會。我們太害怕失敗,又太早為人生做出承諾。我們喜歡走別人開好的路,喜歡安全的路。
人生很難,也不難。
難,是因為大部分的問題唯有大量失敗才會找到答案,而大部分的我們害怕失敗,害怕不確定性。到最後,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探索過這個世界,也沒有真正發現過自我。我們都在過別人的人生,卻以為那是自己的。
不難,則是因為一旦熟悉了從失敗中成長的節奏,能夠享受不確定性,路就會自然展開。或許我們終究沒有成為當年理想中的大人,但總是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