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7 年 11 月到 2008 年 5 月,除了 2 月以外,每周三晚上八點我在誠品高雄大統店都有一場一小時的演講。每個月一個系列四場,六個月的演講時數剛好二十四小時。從系列主題的規畫到個別講題的擬定,從演講內容的設計到輔助材料的準備,都是不小的挑戰。最大的挑戰,還是每周實際完成那一小時的演講。回想起來,感覺還真的很像電視影集《二十四小時反恐任務(24)》。
在接下這個演講任務時,我就給了自己一些規畫主題與擬定講題的限制條件(constraints)。場次愈多,當然愈難規畫。還好,即使用最嚴格的標準檢視,最後的產出還是滿足了所有的限制條件:
- 系列主題間有關聯性,形成一整套有結構的知識。
- 系列內的四場演講彼此有關聯性,與系列主題也有一致性。
- 演講內容要與心理學有關,而且要有訊息性與啟發性。
- 每場演講自我完備,聽眾不需聽過之前的演講也能理解。
- 各場演講內容不重覆,聽眾不會在不同的演講聽到一樣的內容。
- 聽眾教育程度達國中水平即可理解大部分內容,達高中職水平即可理解所有內容。
我也覺得很幸運,每場演講的每一位聽眾都非常專注。在工作一天之後的晚上還願意專程來聽演講,動機一定是非常強的。事實上,這二十四場演講的聽眾可能是我見過最專注的一群。他們的投入讓我可以儘量提高訊息的密度與呈現的速度,有效利用每周有限的一小時演講時間。
這半年的演講經驗,讓我學到很多。感謝誠品的邀請,更感謝來聽過我演講的每一位聽眾。
六個系列共二十四場演講列表如下:
「看電影,談心理」心理學系列講座(2007 年 11 月)
透過與心理學有關的電影,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心理學觀點。
期待藉由分享,讓讀者能夠多一些對人的了解,少一些「人心難測」的感慨。
- 從《駭客任務》理解知覺的特性
- 從《十月的天空》發現學習的本質
- 從《達文西密碼》探索思考的盲點
- 從《美麗境界》尋訪理性的界限
「心觀點,新生活」心理學系列講座(2007 年 12 月)
透過心理學的觀點重新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
讓我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為人生找到新方向。
- 電影:開闊胸襟與視野的管道
- 閱讀:適應與探索世界的技能
- 網路:主動學習與分享的媒介
- 設計: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理念
「心方法,新生活」心理學系列講座(2008 年 1 月)
透過心理學的觀點尋找有效溝通、主動分享、輕鬆寫作與運用技術的好方法,
讓我們更懂得與世界互動,並且持續成長。
- 有效溝通的原則
- 部落格的理由
- 如何寫淺顯易懂的文章
- 了解技術,才能了解世界
「用心看台灣」心理學系列講座(2008 年 3 月)
以心理學觀點檢視台灣社會,藉由自我反省,
讓我們的同理心更強、思考更獨立、教養更優良、視野更寬廣。
- 衝擊效應在台灣
- 不是反婚禮,是反愚蠢
- 教養不只是教育而已
- 不看報紙和電視,還是能知天下事
「心思惟,新學習」心理學系列講座(2008 年 4 月)
以心理學觀點重新檢視我們的學習方法與環境,
讓我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並且持續成長。
- 說得容易,做得輕鬆:簡報的藝術與技術
- 「跨越數位落差」不等於「微軟化」
- 過度學習,害了孩子
- 知錯避錯
「看電影,談心理」心理學系列講座(2008 年 5 月)
在四部科幻電影的脈絡中,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心理學相關議題。
期待讀者能夠多一些對人的了解,少一些「人心難測」的感慨。
- 從《機械公敵》談意識與心靈
- 從《千鈞一髮》談科技與社會
- 從《人工智慧》談智慧與人性
- 從《浩劫餘生》談演化與文明
延伸閱讀:十二場誠品的演講之後;演講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