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起,英國開始對進口與生產含糖飲料的業者課徵含糖飲料捐。含糖比率愈高,稅率愈高。目的是引導業者減糖,從而減少大眾肥胖。徵得之款項將用於促進兒童健康。
糖比菸的危害更大。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抽菸,但在現代社會幾乎每個人都攝取了過多的糖。於是肥胖盛行率愈來愈高。肥胖影響生活品質,增加疾病風險。整個社會都要付出代價。
這個社會總不敢認真面對肥胖問題。深怕被扣上「歧視體態」的帽子。歧視當然不對,但體態反映了生活型態與健康狀況。這的確是每個個體都應該要認真面對的。
所有事情都是環環相扣的。肥胖影響你的身體活動能力,讓你運動更不方便,也讓體適能的提升更艱難。當你身體愈來愈弱,在還不太老的時候就遇上重大傷病導致失能的風險就愈來愈高。
你知道台灣人臨終前平均要過八年沒有品質的失能臥床生活吧。長照問題因此而起。個體如果不積極面對自己的健康問題,就會跟著陷入同樣的惡性循環。過早失能,長期臥床。
如果對健康問題仍然無感,再換個方式看。我們都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天殺的(此處插入你最恨或最愛的粗話)以貌取人的社會。我們既然會在穿著打扮上下工夫,同樣也應該試著在體態上用點心。
當然到頭來最重要的其實也不是體態,而是心態。你的自我效能夠不夠強?你相信自己能影響自己的人生嗎?或是悲觀地認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體態反映生活型態。與其說要減重或改變體態,不如說是重建生活型態。當你能夠重建生活型態,你才有機會重建人生。而體重與體態自然會在這個重建的過程中往好的方向改變。
不過我們也都知道,個體其實很少有能力選擇長期對自己最有利的生活。通常仍是以短期方便為主。便宜方便的外食與手搖飲料讓我們攝取的營養愈來愈不均衡,尤其是過多的精製澱粉與糖。加上依賴汽機車讓我們連步行的機會都少了。於是,人就胖了。
談個體責任太沉重。一定要有國家層級的解法來促進個體改變。人當然有選擇生活型態的自由,我也曾反對過這樣的政策。但當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也認為政府面對可預防的健康問題應該更積極透過政策、法律與公共服務的設計來引導行為。
再強調一次,全國性的問題要有全國性的解法。我們的政府一定要更積極面對肥胖問題。從兒少時期開始(你知道兒少肥胖的盛行率也愈來愈高吧)就讓公民建立更平衡、更健康也更永續的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