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人生,從還不太老的時候就該開始了

老化不可避免。但我們可以持續訓練自己,讓自己處於最好的身體、心理與社會狀態。不要等到真的老了才開始做。一定來不及。最晚五十歲就得啟動了。

Selfie

持續提升體適能

老年人跟任何年齡族群的人一樣都要做肌力訓練與有氧運動,也仍需要中高強度運動。如果你一輩子都不動,等到老了才開始動,會很困難。你的身體會虛弱到只能承受低強度的運動,而那並不足以維持健康。

運動不夠全面,強度上不來,健康風險就會增加。你容易生病,容易跌倒。疾病與意外多了,就容易失能。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老人臨終前平均失能長達八年。

你一定要從中年就開始建立老了之後應該要有的運動習慣。這會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嘗試與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了解自己的身體,學習訓練自己。積極、永續、漸進提升體適能,才是真的不老。

真正認識自己

台灣的長輩很難主動探索任何事。不是因為老,而是年輕還沒機會認識自己就開始扮演別人期待的角色。到了中年卸下親職負荷,到了老年再卸下工作角色,整個人就空了。

再加上這一代的老人的上一代都活不到這麼老,想要再找個老人的角色來套也找不到。所以他們很害怕。或許回到對子女的依賴,甚至代為照顧孫子女重啟親職角色。或許就一天一天過。他們需要重新認識自己。但是做青少年階段該做卻被壓抑一輩子的事太困難了。

如果你到中年還不是真的認識自己,請一定要重新啟動這個程序。認真思考:我現在的想法與行為,哪些來自角色,哪些來自真實的自我?我到底是誰?我跟世界的關係到底是什麼?你得試個幾年才可能有答案。但你總得開始。畢竟,你的人生,只有你能決定

確認自己和世界的關係

很多台灣長輩沒有思考過這一生能留給世界的是什麼。換個方式說,這世界因為有你而有了什麼改變。這是個很根本的問題。但如果你去問身邊的長輩,尤其已退休的那些,他們的價值感多半不高。

這是必然的。當你沒有清楚的自我認同,只是把自己套進別人期待的角色,你就不會積極探索世界,也不會思索自我與世界的關係,以及自己存在的價值。到了中年,也不會想回顧自己的人生。然後突然就老了。

中年人走過的人生已經比剩下的多了。你一定要開始回顧自己到目前為止的一生,包括自己做了什麼、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盤點自己在離開人世後到底可以留給這個世界什麼。找到自己的價值,持續創造價值,才能真的不老。

再回到運動。運動是重新找回自己人生主控權的關鍵。認識自己,以及檢視自己和世界的關係,都能藉由運動帶來的改變來促進。這三件事是緊密結合的。缺一不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