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這幾年在台灣的大部分討論都著重方法與精神。在這篇文章中,我從問題解決的脈絡與個人思考能力的角度,以每章一小段話的方式重新描述《設計思考改造世界》全書十章的結構。
這組內容結構最初是為了今年十一月在廣達電腦的演講準備的。特別感謝廣達電腦,讓我有機會在初次閱讀這本書的三年之後再次閱讀,並反思與整理三年來的經驗與觀察。也因此這篇文章並非自我完備,只是個大綱。必須透過現場演講的詮釋才完整。
一點提醒。不論你從設計思考或使用者經驗設計的觀點來看設計,關鍵都是「以人為中心」。設計思考不只是工作方法,更是生活態度。設計思考是全有全無的,你不可能有時用有時不用。設計思考是一種策略,而策略是很難教與學的。創新沒有公式,也沒有規則可循。不要期待學到特定方法,而是啟動自己的改變。
一、打動人心,或設計不只關乎風格
設計是創新(innovation)而非發明(invention)。創新是在脈絡(context)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必須滿足各種限制條件(constraints)。例如可行性(feasibility)(技術脈絡)、存續性(viability)(組織脈絡)與需求性(desirability)(用戶脈絡)。
二、化需要為需求,或把人放在第一位
設計要回應的是使用者的需求(need)而非需要(demand)。需求是需要的潛在原因,使用者本身未必意識得到。研究者必須進入田野,透過觀察、洞察與同理心推論需求。
三、在腦中下棋,或「這些傢伙根本沒流程!」
「以設計回應需求」是沒有明確結構的問題(ill-defined problem),需要創意的轉化。人的思考易受心向(mental set)限制,需要突破的彈性。問題解決面臨計算複雜度(computational complexity)的挑戰,不可能有保證找得到最佳解的演算法。
四、打造思考力,或原型製作的力量
原型(prototyping)是克服計算複雜度、促進解題效率的捷思法(heuristic)。藉由製作原型並模擬使用情境,可以提早排除大部分不適當或不可能的解法,讓尋找可以接受的解法的過程難度降低。
五、體驗的設計,或將構想付諸執行
設計使用者解決問題的體驗。好的設計協助使用者把問題解決得更順利。人們會主動帶著期待探索世界。最好的設計不只滿足期待,更能超越期待,為人們帶來驚喜。
六、散播訊息,或說故事的重要性
說服的力量。每一個設計回應的需求背後都有一個意義。能說出代表那個意義的故事,代表你能同理。能同理,就有說服力。有說服力才能改變使用者的態度與行為。
七、設計思考運用到組織,或教企業捕魚的方法
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關鍵是,每位員工都要覺得自己有回應使用者需求的責任,而不是只有做分內事的責任。若整個組織都能擁有設計思考的態度,便能在共同目標下合作。
八、新社會契約,或你我必須同舟共濟
設計思考從產品延伸到服務,從改變個別使用者到改變社會。服務創新需要跳脫傳統的顧客關係管理框架,改變社會則需要像改變組織一樣,讓更多人覺得自己有責任且有管道參與。
九、設計行動主義,或利用全球潛力激發解決方案
透過在地智慧尋求靈感。將在地的極端使用者的設計視為實地實驗,找出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重要的限制條件,並移除不必要的限制。最後,將實驗結果轉化為全球適用的設計。
十、設計未來,現在就做!
改變世界要從改變自己做起。開始對分外之事感興趣,維持以人為中心的態度,容忍不確定性,藉由分享學習。練習發現問題,多觀察,並以各種方式說服別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