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齡世代與時代
年齡是影響使用者經驗的重要變項。如果把台灣人依年齡大致分成 0-19 歲的兒童與青少年,20-44 歲的青年,以及 45 歲以上的中高齡,比例分別為何?我利用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重新計算。
Read More 中高齡世代與時代年齡是影響使用者經驗的重要變項。如果把台灣人依年齡大致分成 0-19 歲的兒童與青少年,20-44 歲的青年,以及 45 歲以上的中高齡,比例分別為何?我利用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重新計算。
Read More 中高齡世代與時代麵線糊是既傳統又簡單的小吃。它簡單到即使詞彙豐富的美食專家對它的描述可能都很平凡,而那樣的平凡正是我喜愛之處。我喜愛的是它的古早味。更精確地說,我懷念融入了童年回憶現在再也嚐不到的古早味。
Read More 麵線糊這一味今天是 2012 年的最後一天。 十五年前,我曾在〈秋天的童話〉寫下:「時間是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速它的腳步呢?」如今再看,問號得改成驚嘆號了。我很難想像經歷這麼多事的這一年就這樣結束了,彷彿只過了三分鐘。
Read More 逝者如斯,2012我喜歡比喻,它讓我可以只說一句話就讓別人了解我的特定感覺或想法。尤其這個時代的人愈來愈沒有耐性閱讀長篇大論,使用比喻不僅能夠精簡字數,還能增強閱讀的樂趣與表達的力量。本文彙整 2011 年 9 月至 2012 年 12 月間我在 Twitter 使用過的比喻,共 96 則,分成十類:人生、觀心、電影、語文、溝通、生活、移動、旅行、研究、設計。
Read More 比喻的樂趣與力量(2012)跨世代溝通是件困難的事。每個世代的成長背景與溝通模式都不一樣,場域特性往往也會阻礙溝通。本文彙整過去四年我在 Twitter 分享的 20 個對跨世代溝通的觀察與建議,分成四類:世代異同、溝通方式、個人經驗、場域特性。
Read More 跨世代溝通人們在任何時候的體驗都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個體收到的環境刺激輸入,以及心中被這些刺激喚起的相關經驗。個體用這些經驗解釋感受到的刺激(未必意識得到這個過程),解釋的結果就是體驗。用簡單的式子來表示:
Read More 一歲幼兒教我的設計課電視影集就像電影,對觀眾來說是一種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的解脫,是一種重要的紓壓管道。健康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長期壓力會影響一個人的免疫系統。所以每週能夠固定觀看喜愛的電視影集,也是促進身心健康的好方法。
Read More 大叔看電視二十四年前當我還是心理系大一新生的時候,親友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你念這個有什麼出路」,而我的回答「想要了解心智如何運作」顯然不能讓大部分的人滿意。通常我會再被問到「了解之後有什麼出路」,然後雙方就進入這種問答的無窮迴圈,直到一方放棄為止。
Read More 心理、溝通與生活我的新書《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由寶瓶文化出版了。這是一本洞察生活的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心理學的觀點解釋我自己生活中的觀察,不論是對自我或世界的。這是為我自己以及所有想要持續探索自我、發現世界、認真生活、充實人生的成年人與青少年寫的書。
Read More 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鬍鬚張的滷肉飯被名作家劉克襄嫌貴,引起廣泛討論。董事長張永昌在風波過後接受《商業週刊》訪問時坦言,鬍鬚張和小吃攤滷肉飯食材成本差距不大,被嫌貴表示消費者沒有感受到鬍鬚張的附加價值。張董事長思考「價值」是對的,但方向錯了。
Read More 從鬍鬚張與星巴克談服務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