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讀書與現代生活
閱讀是透過視覺從文字抽取訊息並理解意義的認知歷程。雖然「閱讀」常讓人聯想到「讀書」,但閱讀不只是讀書。讀任何媒介任何長度的文本,哪怕只是單詞,都是閱讀。而且閱讀與讀書在這個時代的生活脈絡也和以往大不相同。
Read More 閱讀、讀書與現代生活語言與閱讀
閱讀是透過視覺從文字抽取訊息並理解意義的認知歷程。雖然「閱讀」常讓人聯想到「讀書」,但閱讀不只是讀書。讀任何媒介任何長度的文本,哪怕只是單詞,都是閱讀。而且閱讀與讀書在這個時代的生活脈絡也和以往大不相同。
Read More 閱讀、讀書與現代生活主角奈月試圖以一個無法承受的兒時創傷治療另一個無法承受的兒時創傷。成年以後乍看都控制住了。但那些被潛抑的過去從內、從外反撲,最終吞噬了她及她身邊的人。
Read More 毀滅就是重生:村田沙耶香的《地球星人》誠品公布年度中文不分類十大暢銷書。黃山料兩本作品進榜,分別佔了第一、五名。這喚起我的好奇。我不是目標讀者,但還是挑了一本他的散文《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一探究竟。
Read More 讀《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黃山料受歡迎是有道理的《機器人宅急便》是為剛開始學習閱讀的中低年級的孩子寫的書。延續第一集各行各業的工作都由機器人來為人類提供服務、幾個舊款機器人自行創業開公司並接下第一個案子的設定,《機器人宅急便》的第二集講的是他們的另一個古怪案子。
Read More 《機器人宅急便 2:能寄勇氣嗎》展開真實的家庭代間關係與情感《機器人宅急便 1:什麼都可以寄》是一本為剛開始學習閱讀的中低年級的孩子寫的書。故事講得很好,大人讀了也會得到樂趣與啟發。
Read More 《機器人宅急便 1:什麼都可以寄》不只是給孩子的橋樑書,也是給郵局的情書「小時候,印刷是日常,數位只在資訊展。長大後,數位是生活,印刷進了博物館。」這是我三年前走訪臺灣印刷探索館時寫下的感觸。
Read More 紙書的鄉愁「翻譯」這主題看似單純,展開來一點也不單純:包括語言、意義、符號、表達、理解與溝通的本質,及其政治、社會與文化脈絡。《你的耳朵裡是魚嗎?》講的就是這些事。
Read More 如果真有翻譯蒟蒻:讀大衛.貝洛斯《你的耳朵裡是魚嗎?》科普是一個異質性很高的書籍類別。每一本科普從科到普的方式都不一樣,對出版與閱讀都是挑戰。身為受過跨領域訓練、從學界來到業界的研究者,特別喜歡科普,閱讀量也大。就來聊聊科普如何科普吧。
Read More 科普如何科普台灣家庭兩代之間情感表達很困難,往往只能透過非常間接的方式,而且很難真正知道彼此的需求。《爸爸,你愛我嗎?》與《艾瑪畫畫》這兩本繪本為關係中的我們帶來一些療癒與啟發。
Read More 愛要怎麼說讀繪本是件很有意思的事。簡單的視覺刺激喚起豐富的閱讀體驗。同一本繪本連續讀幾次,每次的體驗都不相同。讀了幾次以後稍微停下來想一下哪些體驗是繪本的哪些元素和自己哪些經驗互動形成的,也很有樂趣。
Read More 跟繪本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