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宅急便 2:能寄勇氣嗎》展開真實的家庭代間關係與情感

《機器人宅急便》是為剛開始學習閱讀的中低年級的孩子寫的書。延續第一集各行各業的工作都由機器人來為人類提供服務、幾個舊款機器人自行創業開公司並接下第一個案子的設定,《機器人宅急便》的第二集講的是他們的另一個古怪案子。

Jiqiren Zhaijibian

這一集兩位主角芭拉和比利一開始面臨的挑戰是,他們被質疑到底是不是真的在為人類提供服務。如果不是,就要依規定被送回工廠重組成新的機器人。

為什麼有此質疑?因為他們的第一個案子是幫小男孩送冰塊給北極熊。這是為人類還是北極熊服務呢?這讓我想到艾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許多作品就是從這三定律的模糊與類化展開的。

總之這是個小挑戰,他們最後當然過了這關。

這裡也冒出個小小的、值得思考的倫理議題。檢舉芭拉和比利的公司沒有為人類服務的,正是他們的前老闆。機器人要幫助人類,但是機器人之間可以互相傷害嗎?

在這套書(至少前兩集)的設定裡,機器人是擬人的,顯然有人性、有意識、有感覺、能想像與創造。那麼顯然會有倫理議題。在未來的故事裡是否會帶出來,以及該如何切入?這喚起我的好奇。

《機器人宅急便》系列很有趣的是舊款機器人與身上的零件都是改造自人類的產品。例如 OK 绷的原型是洗衣機,金色的可以縮小變大的機器人則是紅綠燈。這都有助於小小讀者們想像他們的樣貌。

這一集主要的案子是幫一位女孩寄勇氣給她的奶奶。她幫獨居的奶奶報名了三天後的燙衣服大賽,但她不願參加。所以她希望奶奶有勇氣參加。

故事就是芭拉和比利邊試探邊觀察,想要搞清楚到底什麼是勇氣。一開始做一個具象的物體送去,藉由觀察奶奶對這個東西的反應,想找出來奶奶到底真的需要的是什麼。

過程中芭拉意外發現她的「前世」和奶奶是有連結的。奶奶很開心,也因此願意參加比賽。但是來到現場,因為是人類的活動,機器人不能進入。奶奶沒人陪,就又不想比賽了。

最後一章講的就是奶奶到底為什麼喜歡燙衣服,以及她真的在意的是什麼。獨居的奶奶需要的勇氣,其實是家人的陪伴。她喜歡燙衣服,是為了她的家人,而不是為了衣服。

這其實很能反映台灣(乃至華人)社會的代間關係。不同世代間常常不知道對方到底需要什麼,又不知道怎麼問。問了也常得到「我都很好,不需要什麼」的回應。於是最後經常用「我是為你好」的心態自行判斷。

芭拉和比利最終還是找到這個問題的解法。解了這個問題也就解了他們自己的問題。不用被回收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