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網際網路並不是單純的「電腦」網路,而是由使用網路的人、人與網路互動的軟體界面、與各種網路通訊協定與硬體設備結合而成的複雜系統。討論人與網路的關係時,如果只著重網際網路的技術面,或是只著重網際網路對人的外顯行為所產生的影響,所得到的印象將不可避免地不完整且沒有代表性。

Read More 心理學與網際網路

德國慕尼黑市議會上周三正式表決通過,市政府的所有電腦將捨微軟,而改用開放原始碼的 Linux 作業系統及軟體,以漸近的方式在四年內完成一萬四千部電腦的轉換。今年下半年,就要先在既有的電腦上改用開放原始碼的辦公室軟體及網頁瀏覽器。

Read More 開放原始碼軟體

教育部早在十七年前就已解除髮禁,但據報導,目前多數國中仍實施髮禁。報導指出,學校實施髮禁是「為了學生的衛生和成績」,某國 中老師說可以經由孩子的髮型、服飾,及早發現孩子品行變壞的跡象。也有學校說,學生理短髮才有學生樣子,學校也好管理。

Read More 創造力 從髮禁解除開始

教育部二十五日舉辦一場研討會,決議在強迫入學條例施行細則中,增訂強制中輟生家長接受親職教育的條文。許多中輟生來自弱勢或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應該是此一決議形成的原因。這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但未必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Read More 學校牆裡 牆外

醫藥界十日舉辦「醫療失誤座談會」,會中以美國的統計數字估計國內因醫療疏失死亡或重殘的民眾,每天至少有近二十人。這個數字對一般民眾來說,或許難以接受。畢竟,人命關天,醫療人員怎麼可以犯錯?

Read More 知錯避錯

不久前,行政院游院長發表了一番「美國家長帶孩子去運動,台灣家長帶孩子去補習」的言論。之後,我特別透過媒體觀察了家長的反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課業繁重,不得不補習。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小學畢業後進入國中,第一次段考考得不好,回家後哭著說覺得自己好爛。所以,帶孩子補習的理由是讓孩子考好一點,減少孩子的挫折感。我想,那些沒有投書各大媒體的家長,必然也持著類似的理由吧!然而,課業繁重,就非得補習不可嗎?孩子的挫折感,可以用補習來減少嗎?個人在此願和家長們分享一些個人的經驗與想法。

Read More 少一點補習,多一點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