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最需要的不是美學改造,而是認識自己

台鐵公司化之後發表了一套特等站站長的新制服,不意外地又被外界嫌醜。我也認為真的不行。但是穿衣服不好看這件事也突顯了台鐵最根本的問題:不認識自己。

Taiwan Railway

這套制服基本上是禮服,所以不需考慮工作機能,穿得正式好看就好。但是穿得好看也是有學問的。就像 Emily Liu 在《最美五套:質感人生穿搭》說的:你喜歡的未必是最能襯托你的,買得好未必穿得好。是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

Taiwan Railway Uniform

看出台鐵的問題了嗎?台鐵說是參考 JR 東日本的制服。這就像你在專櫃看到一件好看的衣服,設計好,質料好,你很喜歡。但是買來穿在自己身上未必好看。衣服不適合你,穿起來就彆扭。你的朋友會客套地說衣服買得好、很好看,但不會說你穿起來很好看。

台鐵是一個傳統封閉的組織。升遷很重年資。升到特等站站長,都是中高齡階段了。台灣中高齡過重與肥胖盛行率高。過重,穿劍領雙排扣西裝就不好看。(司機員的窄版單排扣制服就好得多。)

鐵路是有專屬路權的封閉系統,台鐵的文化也跟著封閉。這個封閉性讓台鐵像是一個小宇宙。這在蕭菊貞導演的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及同名電影書中描述得很清楚。

四年前我參與台北車站大廳使用方案研討時是第一次跟台鐵交流,也是第一次意識到這件事。顧問工作十餘年,所有公民營機構放在一起比較,台鐵是我接觸過最封閉的組織。中華郵政也保守,但相較之下好很多。

這個封閉性讓台鐵吃了不少虧。不知道如何跟大眾溝通,受了委屈外人想幫忙都不知從何幫起。很多時候也缺乏自信,該守的沒守住,該改的反而不改。

北車大廳是台鐵的縮影。四年前我為台鐵找出「世俗、多元、包容」的核心價值。鐵路,尤其台鐵,作為一種平價的公共運輸,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每個人都能利用。每個人都能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與自己不一樣的人。

當年少數人看不順眼北車大廳有人席地而坐,投訴台鐵。台鐵一開始就撤守,宣布禁止,引起爭議。就是我說的該守的不守。還好後來幾輪討論之後把開放的大原則守住了。我去年寫〈疫情趨緩,北車大廳也找回了原本的溫暖〉回顧了當年的一些洞察。

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都處於某種同溫層,身邊常往來的同事與親友都是和自己一樣的人。對「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充滿誤解與偏見。唯有台鐵的場域能夠如此世俗、多元與包容。這是台鐵的本質,也是最該守護的價值。

當台鐵清楚知道自己要守護什麼,也清楚知道這個世界的樣貌,才會知道如何與社會共創價值。也才能在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更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讓組織更健康地成長。

延伸閱讀